建盏百科
要谈宋代的茶文化,记载最多并且最有价值的就是诗词,诗词大多是应景而作有感而发,不仅涉及了不少典故,最重要的是记录的是真情实景,没有那些做作的繁文缛节,最能体现当时的礼仪与习惯。
建盏相关文章非常喜欢提及苏轼,因为苏轼在《送南屏谦师》中写道“忽惊午盏兔毛斑,打作春瓮鹅儿酒”,这里的“鹅儿酒”在不少诗词的注释中都批注为代指茶水,不过整句话连起来看,其实意境是截然不同的。陆游的《晚春感事》中不仅写了“酿成西蜀鹅雏酒,煮就东坡玉糁羹”,还自己批注“鹅黄,广汉酒名,蜀中无能及者”,可见当时确实有一个酒的酒名(或类型)叫做“鹅黄”。那么苏轼当时的情况恐怕得通读全文来理解:
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乎。
忽惊午盏兔毫斑,打出春瓮鹅儿酒。
天台乳花世不见,玉川风腋今安有。
东坡有意续茶经,会使老谦名不朽。
元祐四年,苏轼第二次到杭州上任,游览西湖葛岭的寿星寺时,南屏山净慈寺的谦师问讯前来招待,也就是“道人绕出南屏山,来试点茶三昧乎”这两句。苏轼则是推辞了一番,“忽惊午盏兔毫斑”,别惊扰了茶盏午休,喝点酒算了,可见饮茶在当时算是款待贵宾的礼数,所以苏轼才会客套一番。而后描述的则是对谦师手艺的赞美,乳花是对白色茶汤的描绘,而玉川风腋则是指卢仝《七碗茶》中,“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典故。文中之意就是苏轼推脱不得,坐下一尝后大为赞赏。
既然谦师会特意“绕出南屏山”用点茶来招待苏轼,可见当时以盏上茶可是当时常见的,谦师肯定不是预料到苏轼的诗能流传千载,刻意作秀以求上镜,因此诗词基本能记述当时的习惯。那么宋朝当时的习惯,应该就包含取盏待客这一项,既然诗中有“兔毫斑”一次,那么这里说的午盏应该专指建盏,毕竟当时以兔毫为记的只有建盏。
值得一提的是,诗中说的是“绕出南屏山”,文献考证也都说是游览西湖葛岭时,谦师赶来迎接。那么是寿星寺原本就准备了建盏,还是谦师特意带来了自己收藏的建盏?至少我们可以肯定,宋朝的建盏饮茶已经是礼仪的一部分,以茶待客时更是建盏不离手。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