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宋朝三百余年历史中,为什么只有建盏独领风骚?

建盏百科

[导读]:在缺少国际贸易的古代,福建一带从来都是兵家不争之地,在各个朝代都是一个小透明,而现在建盏渐渐流行,话题又集中到了建阳建窑。这其实是有点矛盾的,通过对比元明时期福建...

  在缺少国际贸易的古代,福建一带从来都是“兵家不争之地”,在各个朝代都是一个小透明,而现在建盏渐渐流行,话题又集中到了建阳建窑。这其实是有点矛盾的,通过对比元明时期福建的地位,不难看出宋朝的福建并不是什么发达地区,那么宋朝三百余年历史中,为什么只有建盏独领风骚?

宋朝三百余年历史中,为什么只有建盏独领风骚?

  先说说福建为什么“兵家不争”,别看现在经常说江南是鱼米之乡,其实江南以南的福建广东等地,人口相当稀少,再加上距离统治者所在的中原地区比较遥远,在通讯不便并且没有海上贸易的背景下,福建的教育水平必定会低于中原,而文化跟不上,技术上当然和中原有差距。

  所有提及盏的北宋文稿中,都是用“盏”字或者兔毫等词语,虽然兔毫确实是建盏的特征,不过显然建盏只是当时诸多茶盏中的一个“品牌”而已。五代十国时期中原常年处于混战中,大量工匠为了避难逃往南方,而北宋灭亡时,又有不少人逃亡南方,这就为建窑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南宋时期和日本有一定的往来,于是不少建盏流向日本,最后变成了日本的国宝天目茶碗。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建盏独领风骚这样的情况,很重要的原因是,瓷器本身不是一个诗词的常见题材,很少被单独拿出来描写。平平无奇的瓷器缺乏适合描写的话题,可以去夸赞名贵的瓷器又难免有趋炎附势或者炫富的感觉,所以文人墨客除非需要记述瓷器,否则都会忽略瓷器的话题。所以本来就不多的瓷器相关的诗词,又有大半是以茶为主题,顺带提及瓷器一两句。而建盏正好和茶文化相挂钩,自然形成的兔毫纹理又比较适合描写,因此留存至今的诗词数量远超其他瓷器。

  宋朝三百余年历史中,为什么只有建盏独领风骚?综合来看建盏的巅峰是两方面的,北宋时期是建盏的文化巅峰时期,背靠斗茶文化这颗大树,在文学作品上比较活跃,出现了诸多提及建盏的诗词文献。南宋虽然文化方面相对下滑,但是大量工匠迁徙到福建,再加上南宋时期,福建的地理位置不算偏僻,在经济方面地位愈发突出,最后出口到日本成了国宝。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