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在茶文化方面,宋代的饮茶方式由“煎饮”到“点饮”的转变,斗茶习俗从闽北民间兴起,并向全国传播。斗茶又称“茗战”、“点试”,即以战斗的姿态决出胜负。
斗茶不仅仅是决出茶的品质的优劣,实质上是一种追求精神愉悦的艺术化茶事活动,它蕴藏与反映着我国茶文化中最积极与最有生命力的一面,即饮茶并不是避世消闲,而是为了和乐与奋进。
作为量身定做的功能之器,黑釉建盏与浅色茶汤、茶沫互相衬托,又因壁厚具有保温之效。而建盏上大下小的“V”字形设计,为风靡于宋代的斗茶提供了最为理想的结构空间。
集美观与实用于一体,完美适应斗茶活动所需,故而能够迅速在各种茶具中脱颖而出,成为宋代最具代表性的茶具之一,甚至连北方的定窑也曾受其影响烧制过一系列黑釉瓷器。
北宋中期,在福建督造贡茶的蔡襄将数十年来的斗茶习俗进行总结推广,撰写了一部茶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茶录》,其中“茶盏”条云:“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充分肯定了建盏的功用和独秀地位。
《茶录》的问世,对斗茶之风在朝野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建盏中的精品成了权贵、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寻的宝物,诗坛巨匠、文士抒发情怀不断讴歌的宠儿。建窑由此进入鼎盛时期,烧造规模不断扩大,光龙窑就多达10余条,并很有可能生产底足内刻印“供御”、“进琖”款的建盏进贡朝廷。
到了北宋晚期,精通茶艺的徽宗皇帝赵佶亲自撰写《大观茶论》,将斗茶推向顶峰。书中也详细描述了建盏的功用,说: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直立,易以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宋徽宗列出了选盏标准,以及盏的大小、深浅影响品茶的细节,所言“玉毫条达者”即兔毫盏。
赵佶还把建盏作为御前隆重赐茶的茶盏,
“以惠山泉,建溪异毫盏,烹新贡太平嘉瑞茶,赐蔡京饮之。”
这时记载的无锡惠山泉,建窑异毫盏和太平嘉瑞茶(建瓯北苑贡茶)便是名震古今的“天下三宝”。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