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一篇文章,制茶,烧制器皿,都是在做同一件事
手造,匠心,原创,都是坚持,不忘本心
我用心写文章,记录心之所见
浅语淡写与您交流
“建盏”(天目瓷)中国的八大传统名瓷,兴于宋为皇室御用。
《大观茶论》有云“,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在中国的武夷山有一位“七旬”老人为这份传统坚持着。
守一种精神.做一个匠人——卓立旗
匠心
有茶的地方,必然有其器物的存在,在名茶之地武夷山的山脚下,坐落着一间瓷坊
从屋檐望出,可以看见依傍在旁的武夷山峦。有绿树,有远方。
绿阴遮掩,一座小屋,一条古老家传龙窑。
黄昏日落,一位老人,对门而坐,面对着群山,身稳如山。
他两手相抵,缓缓向上,手与泥转动融合轨迹间,一只建盏渐渐而生,一气呵成。
老匠人卓立旗的一天就是这样与泥为伴,日出而出,日落而息。
16岁随着父亲拉坯制做瓷器已逾60载,退了青春年华,迎来了古稀之年。因为常常随着父亲制作大型瓷器,卓老练就了扎实的拉坯功底。刚开始制作建盏时,到水吉各处收集宋时老盏,照模拉制,到后来领悟宋人对器物之洒脱,便取其古韵,随心所制,却不越矩。这赋予了卓立旗建盏具备古韵的同时带着个人的独特风格色彩魅力。
卓立旗拉的坯,该厚的厚,该薄的地方薄,一次成型。他不喜欢用竹刀过多的修饰,刚刚好的美,为何要去破坏呢?所以卓老的盏即使隔着厚厚的釉层,当我们用双手触摸时,仍然能感受层层纹理,用心感受,透着温度。这温度如同卓老的内心,如同窑内的窑温。
然而在手拉的背后,是许多人无法感受和见到的艰辛,在每一批拉坯完成后的盏坯中,有近一半的坯会因自然晾晒而开裂,这便意味着它们将从淘洗工序中重新开始,因为坚持传统烧制,天然配方,所以导致成品率极低。我曾连续多日开窑,成品不达30%。能够达到高级玩家所要求的极致精品更是少到极致。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卓老的盏自然赋予了它变化无常而非千篇一律的美。卓立旗虽已年近古稀,我看到的“卓老"却是一个心怀“童心”的老小孩。在他的老窑厂里随处可以看见他随兴而制的泥人,怪器,却也栩栩如生。十分可爱。卓老也常常拉着我娓娓道来他的创作灵感。
“童心”使他的建盏透着明澈干净的灵气,也是“童心”让他坚持每一只建盏都自己亲手拉坯完成。他说,只有自己做的盏,自己去完成作品的每一步,建盏才会有灵气。盏会言语,这点我信。没有利益,没有效率,只有本心。而这份本心赋予了他的建盏不同于他人的魅力。我想喜欢“旗盏”的朋友都能和我有相同的感受。
卓立旗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便是“遵循古法,坚持传统”。他的盏釉色黑净,没有炫蓝,炫彩的光芒,但他的盏如同他一般,静静而立便艳压群芳,这是一种气场,这是一种岁月沉淀的厚重。是建盏这一中国文化鼎盛时期的器物所折射文化内涵。
这两年“匠心”一词我们常常听见,有多少人能够真正的读懂何为匠心。在日本“匠心”是日本国人的根本。“匠心精神”不仅仅存在于日本。“匠心精神”存在于世界的任何角落里每一位为艺术倾尽一生执着的艺术匠人们。然而“匠心”却也曾是中国文化历史长河中的重要支撑。我们的祖先所坚持的“匠心”在我看来比任何一个国家还要厚重。我们是否能够感受得到真正让人迷恋不可自拔的文化便是中国文化。在这浮躁的社会,口上说着“匠心”的人们,希望不忘初心。而“匠心”不外乎是“用心,认真的去做好一件事”这件事一辈子一件便足矣。
生活中的每件事,只要认真了,便是修行。在武夷山,除了自己的工作之余,我最喜欢的事情便是到独自在家画画,或在山林之间与好友品茶闲聊,然而我最喜欢的还是到卓老的窑厂,随着他面山而坐,静静的看着他拉坯,一日便静静而过。看着卓老拉坯心灵会受到一种看似平静却波澜的触动,一个半百老人,没有过多的言语,即使双手已不同年少般稳健,带着颤抖却也将器型完美的诠释。是一种心灵的感动,如果您有机会,静静的看着他拉坯,我相信您能感受到我所说的感受。
令人欣慰的是传统的技艺得到了传承。
卓瑶养是卓立旗的儿子,跟着父亲,从小受父亲影响,对建盏技艺怀着浓厚的崇敬。同父亲一般,16岁跟随父亲,练就扎实的拉坯功底,同是16岁,这是这对父子与建盏特殊的缘分。因为父亲年事已高,无法完成太大的工作量,协助着父亲一起烧制建盏。
“匠心”是一种坚守的“倔强”。是家族的传承,更是民族的传承。感动我的便是这简单无华的坚守。
窑厂中随处可见的“次品”建盏。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