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盏与点茶法一文中我们解释过建盏与点茶的关系,而束口盏作为建盏中最常见的一类,其具体的作用究竟是什么,背后又有哪些故事。下面,笔者带大家解读束口盏。
束口盏,顾名思义,束口类型的斗茶盏。目前采集到的样本主要是两种造型:深腹束口盏与潜腹束口盏。都是厚胎型,均为标准的斗茶用盏。
为什么说束口盏是斗茶盏。我们今天所见到的优秀的建盏几乎都集中在这一盏型。也正是点试茶家珍之的对象。其造型完全是根据斗茶需要而设计的。这一类盏所见均为厚胎,黑胎和厚胎是“熁之久热难冷”的需要。这点也是斗茶最紧要的一点。
而束口作用是多方面的:
(1)利于包镶金银扣,现在所见宋代的银扣边均为宽边,包镶到何处宋代有宋代的标准;
(2)击拂时约束茶汤外溢;
(3)有利约束热量散发,利于保温;
(4)斗茶时茶汤离开束口线或银扣边一线或二线会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对茶汤起到统一标尺的作用,以利于验看胜负(水痕)。
以上四点和斗茶均密切关联。同时束口盏仅有中型盏,相对具有使用上的单一性。深腹盏口径一般在12.5cm±1左右,高度在7cm±0.5左右。浅腹盏底径和深腹盏略同,内宽也相当,仅高度腰斩三分之一,一般口径在10.5cm±0.5,高度5cm±0.5。浅腹束口盏今又被唤作香炉阁,也颇为贴切。斗茶时两种盏根据茶量选用,《大观茶论》盏条中提到:“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
反之束口盏较为厚重、叠放空间大、不易清洗等,并不适宜用作商业用途。
千团输大官,百饼衔私斗。衔私斗的不仅是茶饼,还有茶器。就像今天的高尔夫球、乒乓球比赛一样,球杆和球拍是可以自己带的。显然宋代茶家也有自己挑选自己喜欢的茶器,随身携带的习惯。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的诗句。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的名句。另外《宋史·卷一百一十九 志第七十二礼二十二(宾礼四)》载:“皇帝御紫宸殿,六参官起居。北使见毕,退赴客省茶酒,遂宴垂拱殿,酒五行,惟从官已上预坐。是日,赐茶器名果。
”在这里,茶器不光列为赐品还进行了独立的命名,足见其名贵并已成为非常个体化的一种器物。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