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带你走进“建盏”世界

耀眼的火舌包裹着一层层的匣钵,匣钵内整齐的排列着外形一致的素胚,就在这里,建阳的土和着建阳的水制成的素胚在一片炙热下逐渐产生了美妙而神奇的蜕变。这一变化的产生至少需要72个小时,每次窑内温度的变化都会对位置各异的盏产生极其细微的变化。也正是因为这些极其细微变化的几何累计,使得一个个面貌相似的素胚出窑后变成了颜色、斑点、质感各异的建盏。

建盏,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黑釉瓷烧制技艺的巅峰代表。曾经,是宋代皇室的御用茶器,亦被东瀛称为“天目”,奉为国宝。因其窑口位于为宋代建宁府建安地区,故称为建盏。宋代斗茶盛行,故茶器尚黑,建窑的黑釉瓷因在1300度以上的高温中,窑变出如兔毫、油滴、曜变等绚丽多彩的釉色而闻名于世,与青瓷、白瓷形成“三分天下”之势。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道,“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在宋代,上至宫廷,下至布衣,都对建盏有一种特殊的偏爱,而足底刻有“供御”、“进盏”字铭的,是为宋代皇室烧制的贡品,如今有大量遗址位于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各地。

在没有兴盛之前,建盏就在那默默地存在。至宋朝,斗茶蔚然成风,建盏的黑,最衬茶沫的白,留住茶汤的温。大文化的演变选择了它,让它站到了舞台的中央,一时间,风光万千。

而在它最为繁盛的时候,也是大文化的演变抛弃了它,让它失去了最忠实的依靠,从此消失无踪。

建盏的兴盛凭空而来,它的湮没划空而去,只留一场如梦的繁华,凭后人寻觅追忆。

传承,一场旧梦

从古至今,都有着这么一群人,唯爱这种黑色的绚丽,如浩瀚星辰,又如夜幕下的海面,它的神秘让人捉摸不定,却又让人欲罢不能。

1979年, 百废待兴之际, 为了恢复失传数百年的建窑烧制工艺,重现建盏珍品, 在各方努力下,复兴建盏的科研攻关小组成立了。此后等待他们的,就是数千次的反复实验, 数万次的规律探索。

高铁红土,是上天给予的馈赠;配釉,是人人都想参悟的玄妙;采料、碎土、淘洗、陈腐、炼泥、制坯、修坯、素烧、配釉、上釉、装窑、焙烧,十三道工序,是打开这个“魔幻世界”的钥匙。在一代又一代的漫长岁月里,参与建窑建盏技艺恢复的理论专家、学者与陶艺人,将每一个步骤反复琢磨、练习、试验。记忆里数不清的失败、不尽人意,才可能最终换来最契合自身的那一道密语。

1981年,复原小组首次成功恢复建盏兔毫釉。

2001年,建窑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6年,纽约佳士得拍出一只宋代建窑油滴束口盏,成交价约合人民币7800万,创下建盏公开拍卖交易纪录。

这个世界的大门,终于缓缓再次开启。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