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钵体盏丨幽玄沉静,禅茶一味

 

 

盏,器皿,盛装液体的日常器具,材质通常为陶瓷,木,竹,金属等。常用物品如茶盏,油盏,灯盏。

钵,是梵语“钵多罗”的省称,又称“应法器”、“应量器”、“钵盂”。钵为佛教用具,曾是僧尼常持道具,代表了清净,象征修道者的人格。

在佛教律制上,“钵”有“体、色、量”三事相应。其一,它的“体”质只准使用“瓦、铁”塑铸,不得使用“金、银、铜、琉璃、摩尼、白蜡、木、石”等,故钵体质粗;其二,它的“色”彩四分律限为黑赤两色,五分律限为黑、赤、灰色,不准熏染他色,故钵以灰黑色为主,令其不起染心;其三,它的容“量”四分律规定:“大者可受三斗,小者可受半斗,中者比量可知”——因为持“钵”者以应受他人的饮食,故应量而食,含有少欲知足之意,所以又被称为“应法器”,又因其体积大小的不同,若恰如持用者的食量,又被称为“应量器”。

钵的形状,呈矮盂形,腰部凸出、钵口、底向中心收缩,直径比腰小,这一造型可“应量”不易溢出,又能保温。

 

 

  —钵 的 由 来—

 

据佛本行集经略说,佛初成道,北天竺有二商主,奉佛麸酪蜜揣。

世尊思维:往昔诸佛,悉皆受持钵器。我今当以何器受商主食?时四天王,疾以金钵奉上,佛不肯受,以出家人不合蓄此。彼四天王,更将银钵、玻璃钵、琉璃钵、赤珠钵、玛瑙钵、砗渠钵相继奉上,悉皆不受。

时以石钵奉上;佛又思维:若受一钵,余王必怨。我今总受四钵,持作一钵;次第相叠,安左手上,右手按下,合成一钵,边现四唇。而说偈言:“我昔功德诸果满,以发哀悯清净心;是故今四大天王,清净牢固施我钵”。

当盏与钵二者结合起来,便形成了我们今日所见到的“钵体盏”。

 

建盏产自建窑,建窑是我国著名的古窑之一,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因而此盏称为建盏。建盏是建窑烧制的一种黑釉茶碗,是为茶而生的器物,宋代为皇室御用,形状大致分为束口、撇口、敛口和敞口。而钵体盏正是在敛口盏的基础上结合“钵”的特点发展起来的。

钵体盏观其形,口沿微敛,但相较于敛口盏足底较阔,看起来更加扁矮,如一只小钵碗。

 

此款黄美金老师的七彩曜变星云钵,在光芒照耀下发出七彩的光芒,熠熠生辉,曜变的核斑边界清晰,颗颗饱满,摄人心魄。它没有金属的刚硬和锐利,而是以无瑕的净,柔润的清,亮晶晶的映照着你。以此品茗,“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赋你一颗超凡脱俗之心。

 

 

中国人喜爱器物,因此每一件建盏都有其独特的称谓和寓意。

建盏与钵的结合,是两种文化的融合,取“衣钵传承”之意,让钵成为了建盏器型。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