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烧制技艺,是指建窑黑釉瓷烧制技艺,于2009年被列入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于2011年被列入第三批国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建窑,宋代名窑,亦称建安窑、乌泥窑,分布在南平建阳水吉窑、南平茶洋窑、武夷山遇林亭窑,三处窑址统称建窑系,以烧黑釉瓷闻名于世。
建窑所产黑釉瓷被称 为建盏,其中曜变天目、油滴盏等南宋旷世珍品,日本把它们当作国宝级文物来看待建窑黑釉瓷的生产始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
依据釉面纹理的不同,建窑黑釉瓷大致可分为乌金、兔毫、油滴、鹧鸪斑、曜变和杂色六大类。黑釉瓷中碗类占绝大多数,宋代文献称之为瓯或盏,俗称建盏。
建盏胎质厚实坚硬,截面呈黑色或灰黑、黑褐色,叩击可闻金属之声。建盏大多口大底小、形如漏斗,多为浅圈足,足根多见修刀。其造型古朴浑厚,手感压沉。
建窑之所以会诞生在闽北,是因为闽北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符合建盏生产的严格要求。建盏坯是采用闽北地产含铁质较多的红、黄壤土等粉碎加工后,采用手工拉坯成形的。
建盏制作师傅灵活运用推、拉、收、放等手法,在准确适度的内外力调和中,找到器壁最佳形式成形。建盏在窑内高温焙烧的过程中,通过火的艺术,使釉面产生奇特的斑纹。古时,这些斑纹难以人工控制,于是形成各种变幻莫测的釉色,看起来像宇宙星空的景色,精美绝伦。
由于这类结晶釉在窑炉高温中易变,难以控制,加之氧化铁含量高的坯体难以承受高温变化,成品率很低,要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又具有美丽斑纹的建盏是十分困难的。
在宋代,烧制几千万件才能得到一两件曜变盏;烧制上百万件才能得到一两件油滴盏。
建盏的工艺特点表明,烧成一件完美作品,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废品和次品。如今我们去建阳水吉镇古窑遗址,仍能看到那堆成山的瓷片。
建盏因茶道而兴废。建盏曾跻身贡品之列,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据学者考究,此番以帝王身份对兔毫盏做质量贵贱之论断,属陶瓷史上绝无仅有。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