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产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宋代八大名窑之一的“建窑”,为黑瓷代表,发端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宋代,元明清时期一度衰落至断烧,直至1979年后复烧 才重新步入国人的视线。建盏的产生、发展与中国茶文化的演变有着莫大的关联。晚唐五代时期,建窑仅仅是个生产青釉器和酱釉器的普通窑场,后改烧釉面无斑纹 的普通黑釉茶盏。至宋朝,饮茶之道有了新的面貌,较唐人更为精致细腻,点茶斗茶成为一时之风尚,全国也因此窑场林立,茶具数量惊人。在众多茶具中,建盏以 其造型朴实、胎体厚重、釉色美丽、黑白分明、瑰丽悦目的特质受到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布衣百姓的追捧,建盏的制作技艺也在此达到了巅峰。
建窑黑瓷的胎质截面色黑或灰黑、黑褐,只因该胎土最大的特点就是含铁量高达8%左右,胎骨厚实坚硬,叩之有金属声,俗称「铁胎」。手感厚重,含砂粒较多,故 胎质较粗糙,露胎处手感亦较粗。独特的胎土决定了建阳水吉外其他窑口都难以烧制出与建盏相媲美的黑釉瓷。又因建窑黑瓷需在1300多度的高温中烧成,器物 极易变形,这大大提高了建盏的烧制难度,使极品建盏更显珍贵。
建盏的釉属于铁系结晶釉,属于含铁量较高的石灰釉,带有 少量粘土,淘洗出的矿釉颜色呈红、紫色。同时石灰釉黏性强,其最大的特点就是釉层在高温中容易自然流动,把铁质拖带成各种形状,冷却后析出赤铁矿小晶体, 由此在黑色釉面上形成兔毫、油滴、鹧鸪斑等斑纹。而器物口沿釉层较薄,呈褐红色,有的近似芒口。
建盏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
建盏多是口大底小,有的形如漏斗,且多为圈足且圈足较浅,足根往往有修刀(俗称倒角)。足底面稍外斜,少数为实足(主要为小圆碗类),造型古朴浑厚,手感普遍较沉,建盏分为敞口、撇口、敛口和束口四大类,每类又分大、中、小型。
建盏之美取完全决于其表面的斑纹,按其斑纹不同可分为黑釉盏、兔毫盏、鹧鸪斑盏及杂色釉盏四大类,除黑釉盏外,每类又可细而分之。
黑釉盏,即施纯黑釉,表面无斑纹,是建窑较为经典的釉色,也称为“绀黑釉”或“乌金釉”。釉药以氧化铁和氧化锰为呈色,釉面有的乌黑如漆,有的则是黑中泛 青,上品者釉面肥厚温润,部分黑釉盏甚至可见釉层流动产生的丝丝纹路。酱黑釉釉层普遍较薄,光素无纹,早期建盏的釉色多属此类,釉面略显呆板,黑而不润, 极少挂釉。建窑乌金釉釉层普遍较厚,“色黑而滋润”,上乘者亮可照人,表现出庄重素雅之美。
兔毫盏是建窑最为典型且产量最大的产品,人们也常将“兔毫盏”作为建盏的代名词。兔毫,是黑色的底釉中析出一根根细密的丝状条纹,形如兔子身上的毫毛。兔毫纹的形状有长、有短,有 粗、有细,颜色也有金兔毫、银兔毫、黄兔毫、青兔毫等多种类别。兔毫盏的条纹形态以柔长为美,条纹的分布不稀不紧,丝丝邻扣,条纹清晰可见且有三维立体效 果,条纹从盏口延伸至盏底为最佳。
鹧鸪斑,是建盏的珍贵品种。据目前所知,极品的鹧鸪斑盏均在日本,国内罕有见到完整的 鹧鸪斑盏。从建窑遗址的残片上判断,鹧鸪斑的残件数不足兔毫的十分一,可见其珍贵程度。鹧鸪斑的斑点大小不一,形状一般为圆形或椭圆形,呈银色、银灰、金 色等,分布或密集或疏松,如水面上漂浮的油滴,故日本将其形象地称为“油滴”。目前学术界对于鹧鸪斑的分类莫衷一是,有人认为曜变也是鹧鸪斑的特殊品种。 “曜变”与“油滴”的说法均源自日本,而目前曜变建盏全世界仅有三只,均藏于日本,其中以静嘉堂所藏“碗中宇宙”最为盛名。曜变盏内外,黑色釉面上呈现大 小不等的圆形或近似圆形的斑点,斑点的分布并不均匀,几个或几十个聚在一起,经光线照耀,斑点的周围有眩目的晕彩变幻,呈现蓝、紫红、金黄等色,璀璨相 映,珠光闪烁,属建窑绝品。
杂色釉,建盏的杂色釉种类较多,主要有:柿红釉、茶叶末釉、青釉、龟裂纹釉、灰皮釉、灰白釉、酱釉。
建盏,美在它既不施艳丽,也不加彩雕绘画,釉色纹理自然形成。五彩纷呈的晕斑,如梦似幻,变化万千,深邃奥妙如星空烂漫,光芒夺目如日曜万丈,既有质朴粗犷又有绚烂精妙,叫人目眩神迷又不失一份空明。
建盏是喝茶的妙器。明代许次舒《茶疏》中说:“茶滋于水,水籍乎器,谒成于火,四者相须,缺一则废。”这段论述充分阐明了茶、水、器、火四个要素的辨证关系。当今,不同材质、不同式样的茶具层出不穷,可谓琳琅满目,但真正称得上品茗妙器的却微乎其微。
建盏喝茶有“洁、香、甘、滑”四妙。
一妙“洁”。建盏烧制遵循古法,没有高科技,天然环保,符合茶道“洁”的精要。
二妙“香”。茶遇盏生香,因为建盏的胎骨厚重,保温性好,有助于提升茶香。正如蔡襄在《茶录》中所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三妙“甘”。茶滋于水,水籍乎器,建盏有活水、软水的功效。建盏幻化的金属色斑能折射红外线,提高水分子的活性;另者建盏器壁孔隙比青白瓷器多,能吸附矿物质,降低水的硬度。因此,建盏能使水变得甘甜。
四妙“滑”。宋徵宗在《大观茶论》有述:“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发茶采色也。……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建盏发茶的功能是保温与活水作用的综合效果,用建盏品茗,会让人感觉水乳交融,甘润顺滑,茶性十足,韵深味浓,暗香涌动。 美中不足是建盏着黑釉,不便鉴赏茶汤颜色。
茶和茶具是珠联璧合的文化载体,茶具的材质、款式、种类等特色,与时代特征、民风民俗乃至人们的审美情趣均有密切的关系,无论茶具的制作工艺精致或粗糙,造型特色抑或品种款式,从某种程度上,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各个时代的文化特征。今天建盏让人爱不释手,是因为传统文化与现代人心灵的契合,建盏就像一曲简约纯朴、幽香清远的宋词,指引我们找到心的归路。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