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将就的鼻祖,大概是何以琛的那句“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对于爱茶之人,假如曾经出现过那个独一无二的品茗杯,那么,其他杯子再美,也只是将就。到底怎样的品茗杯,才算不将就呢?
如果一定要找出一个标准来,那么请牢记这“选杯四字诀”。小,浅,薄,白。小则一啜而尽;浅则水不留底;色白如玉用以衬托茶的颜色;质薄如纸以使其能起香。
杯形
杯形方面的考量是最重要的,历史上传承下来的杯形就有二三十种,但有些杯形比如方斗、高足这些已经逐渐淘汰。现在市场上常见的杯形有斗笠,鸡心,撇口,卧足等传统形式,再加上在这些杯形基础上所做的一些改款,以及一部分现代风格(包括日式风格)的杯子。判断这些风格各异的杯形的优劣要从美感和功能两个方面考虑。
美感的方面,以斗笠杯为例。斗笠杯,口部大,底足小,杯身的线条极为简雅,大开大合的线条表达着粗放淳朴的民风。有粗陶的形,但摸起来则是瓷的光滑细腻,加上渐变色不明显的杯面,像是天目杯,来自四面八方的光都聚在一处。倒进茶,好似四面的茶都聚在一处了。持斗笠杯品茶,犹如姜尚钓于渭水,于山水间心怀天下,于平凡中窥大智之道。每逢和挚友共饮,用自己喜欢的斗笠杯,品茶不将就。品茶时,浑身流动着道韵的茶,似乎也有了灵性,心里多少有些感概。
再说功能,一般来说高杯身的杯子能更好的聚拢香气,适合喝高香型的茶比如岩茶、乌龙茶和一些红茶,另外由于茶汤与空气接触面较小,也能更好的保温。而矮身宽口的杯子则更适于欣赏茶汤色泽,在闻挂杯香的时候也会有更好的表现。
质地颜色纹理
这三个方面放在一起考虑,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爱茶人视觉上的要求。质地方面其实还有功能的区分,陶、紫砂和瓷各有优劣,甚至玻璃杯子在一些需要仔细观察茶汤的场合也有更好的效果,但瓷质茶杯应该是适用性最广泛的。从颜色上说不少朋友偏爱白瓷的杯子,因为白色能够更好的衬托茶汤的颜色,也显得干净。而纹理方面也有人不喜欢杯子内部有任何纹理或图案,杯身上的纹理也是以简单素雅为好,甚至素白的杯子也很好。
容量和胎壁厚度
一般来说用130毫升盖碗冲泡一碗茶正好分出两杯七分满的茶汤,是比较适用于单人或双人品茗的。容量太大的杯子搭配盖碗泡茶会显得吃力,更适合搭配大容量的茶壶使用。容量太小的杯子则嫌喝起来“不过瘾”,另外茶汤越少温度下降越快,也会影响品茶。
胎壁厚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茶汤温度,厚壁杯保温性能好,但若不提前温杯,反而更容易使茶汤变凉。当然也有朋友比较喜欢薄胎杯,觉得厚壁杯子有些笨重,尤其是经常见到一些杯子在厚壁的基础上故意又施厚厚的釉,以追求所谓流釉的“趣味”,实则恶俗无比。
说到这里当然要说一下著名的建盏,同样是厚壁,同样是厚釉,为何在茶器历史上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这跟它所处的时代有关。宋代时喝茶的方式是点茶法,也是现在日本茶道的原型。要将茶叶碾碎后用沸水冲泡,再以竹刷搅动产生泡沫。因此就要求容器要有较大的尺寸,太小的杯子是没法操作的,而黑色的釉面则与白色的泡沫产生鲜明的对比,提升视觉效果。至于建盏独特的高含铁量胎土以及釉料经烧制后表现出的千变万化的兔毫、油滴乃至曜变斑纹则更是它的魅力所在了。
要选择一只合心意的品茗杯需要根据个人喜好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绝非一日之功。但当有一只杯子让你喝茶时体会到更加轻松愉悦的心情,那么为了寻找它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值得了。
愿每一个盏友都能遇见专属的品茗杯,不将就。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