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与我们常见的品茗杯不同,它既是茶具,也是既具有收藏价值的工艺美术品。随着建盏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喜欢和了解建盏的人也越来越多。资深的盏友都知道,建盏的两大特点,一为“黑”,二为“厚”,今天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建盏厚胎背后的故事。
建盏烧制为啥要施厚釉?
先不谈釉料配方的问题,如果釉施的过薄,首先会导致兔毫或者油滴形成的效果不佳,“条不可能达”或者“油滴不可能饱满”;其次出现缩釉等重大瑕疵的几率高了很多,也就导致废品率升高。
可是,施厚釉就“大功告成”了吗?建盏烧制正烧而且需要达到13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釉比较厚会容易粘底,但本身流釉造成的釉泪,也算是建盏的一个特点,釉挂的位置刚好,形状又美,就可以用玄妙来形容。
将任何建盏拿在手中的第一感觉就是“重”。这种“重”是建盏“厚”所给予的,在古代,坯厚,是点茶斗茶所需。以下是典型的建盏残片标本,底足坯和釉层的总厚度约为1cm,盏壁坯和釉在止釉线处的厚度都是最厚,约0.85cm。与任何其他朝代的茶碗、茶盏相比,建盏的厚度是数倍之多。坯厚,盏自然重。以12.5公分标准束口盏为例,多个测量的结果是228~255g,平均重约242g,近半斤,拿在手上非常有分量。
建盏的重心偏下,整个器型有下沉之势,且在青黑釉色的烘托下,第一直观便是沉稳、厚重之感,尤其是标准束口盏。撇口盏和敞口盏(斗笠盏),由于盏壁与中线的角度较大,口沿外卷或未收,会显得轻盈一些。
可以说,对于宋代的“斗茶”建盏有其厚所必须的历史时代,但是有盏友会问,建盏之“厚”可流行,可有实际意义?在宋代是不是因建盏受宠而使厚坯成为瓷之风尚呢?
回看历史,无论是高古“五大名窑”还是“八大窑系”,在世界瓷文明中的独特建树,都是基于其追循各自独特的地理资源优势,创造各自的辉煌,从同时代的江西湖田窑的瓷器来看?究竟宋人尚薄还是尚厚?还是以薄为美,其实蔡襄喜厚,拥趸甚众,同时代亦有人喜薄。而建窑尤自以博大的情怀包容着各种的美(建窑民窑、官窑、御窑三位一体之属性,容后分解)!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今天喝茶,没人再“熁盏”了!审美上,“厚”继承建盏的古韵,但不是一味越厚越好。蔡襄所言,也是“微厚”,不是极厚。所以大家也莫过分求厚!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