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龙泉青瓷的装饰艺术初探

 

龙泉青瓷窑系是我国制瓷史上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个窑系。窑址在今浙江西南部山区。作品主要以釉色吸引人,是最著名的颜色釉瓷器品种。它美妙的釉色效果源于多次施釉, 因而釉层较厚,玻璃光感很强。驰名中外的龙泉窑粉青釉和梅子青釉,釉质晶莹如青玉,其色调可与翡翠媲美,达中国古代青色最佳的境界。龙泉青瓷的釉色超凡脱俗,不仅具有特殊的审美特征,而且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浓郁的文化色彩。

 

   

 

龙泉青瓷分2类:一类是黑胎开片瓷器,也被称为龙泉哥窑青瓷,“釉厚如玉,釉面布满纹片,紫口铁足,胎色灰黑”;另一类釉面无纹片,胎白质细,被称为龙泉弟窑青瓷,釉色青翠滋润,宛如翡翠。无论是什么种类的龙泉青瓷,关键在于一个“青”的特点。龙泉青瓷精品都上三四层厚釉,多次上釉,多次素烧,最终烧制而成,青色釉不同凡响而独树一帜。从材料工艺学来分析,龙泉青釉是一种“石灰碱釉”,而这种釉的特点是在高温状态下黏度较大,所以控制了它的流动性,可以挂厚釉而不流,大量小气泡和未完全熔化的石英颗粒都留在了釉层里,所以当光线射入釉层时,釉面会发生强烈散射现象,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就是一种柔和淡雅如冰似玉的美感,这自然就形成了更高一层的审美境界。

青瓷釉色如湖水般润澈,具有厚釉失透之感。根据这个特点,青瓷除了突出青釉色特点外,还产生了一些适宜于这类釉色的装饰方法。如刻花、划花、贴花、印花、堆雕、雕镂等。各种技法有时单独使用,有时结合使用,并且各个时代各有其特点。例如:北宋时,龙泉窑多沿袭五代越窑的装饰手法,以划纹最多,印纹次之,并辅之以篦点纹或篦划纹,风格简朴豪放,具有鲜明的民间艺术特色。南宋以后,龙泉窑进入鼎盛期,产品以薄胎厚釉为主,釉色晶莹如玉,出现贴花和堆塑技法。到元代,又变为厚胎薄釉,出现褐点彩和镂刻装饰,印花有阴文、阳文2种,以阴文印花为主,贴花也有满釉和露胎的区别。

 

 

在青瓷装饰工艺中以刻花最为典型。龙泉窑刻花青瓷以端庄典雅为特色。龙泉窑刻花讲究用侧刀,下刀在花纹的轮廓上一次性刻出具有斜坡状的线条,内侧用刀重,较为深凹,可以积厚釉,呈色深;外侧用刀较轻,较为浅薄,积釉浅,色淡。因此同一条轮廓线条,呈现出深浅浓淡粗细的不同变化,刀法含蓄、细腻,富于变化,在沉静清雅的青色世界又多了些动感。刻花装饰上还有另一种深刻的手法。先勾画出纹饰的轮廓线,然后用薄刀尖垂直刻下,进刀较深,保留纹样的本身,纹饰以外的泥料以透视关系按一定坡度保留泥层的厚度,近深远浅地剔出适当的空地,这样上釉烧成后,厚薄不一的凹凸点都会形成釉薄色浅、釉厚色深的特征。由于有了凹凸的强烈对比, 因而在层次上更为清晰,厚薄釉之间的色泽反差更加明显,具有浮雕感。青瓷的刻划也讲究书画中的笔意。刀法随笔意,以刀为笔来书写、绘制纹样,如远古的金石陶文、隶篆书法和远古陶器上的刻痕。同样,在不同时期的青瓷刻划上,也反映出不时期绘画笔法的风格特点变化,如六朝以后书画笔法的刚柔兼备在晚唐五代越窑瓷上的刻划就有所反映。

 

 

 

青瓷装饰中印花技法的运用也比较广泛,这是在市场需求扩大的情况下,因手工刻花不能满足市场供应而发展起来了一种新的装饰方法。这种方法是利用整形模子可以无限复制的特点,在模具上刻以花纹,注压出来的坯体上同时能印出花纹,一举两得,操作过程简单,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印出的纹饰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有阴文有阳文同刻于坯体上,有施满青釉的,也有纹饰部位不施釉露胎的;有单纯的印花装饰,也可以和刻花相结合的。例如,故宫博物院藏有一个印花牡丹纹盘,制作上就是在盘心印出一朵单线阴文折枝牡丹花纹,没有其他任何装饰。还有浙江博物馆藏的印花小罐,就是用多种方法结合完成的,器身阳文花纹利用模子成型,形成的阳身花纹不施釉,露胎呈现赭红色泽,形成青釉与胎底赭红色的色调对比以及釉面光洁与涩胎的亮度反差对比。这些器物工艺精致,釉色精美,都是难得的印花珍品。另外还有堆花是用坯料泥浆堆画出阳文花纹的装饰方法。如堆花云龙纹罐,就是在坯体上的云龙纹部位层层堆泥浆,制作完成后的装饰效果和印花比较相似。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