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浴火重生—木叶盏

一片真实存在的树叶,简单放置于盏中煅烧成灰。看似简单的烧制方法,经过窑变后,却可以带给人不一样的惊喜,这就是木叶盏的魅力所在。有人说木叶盏是极品茶盏,也有人说木叶盏是“禅茶一味”最好的诠释,而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一片叶子在碗里的神奇蜕变。

  烧造历史至少在800年以上

吉州窑是古代南方的著名民窑。据吉安县博物馆赵飞介绍,吉安县古吉州窑始烧于晚唐,发展于五代、北宋,兴盛于南宋,入元以后逐渐衰落,烧造历史长达1200余年之久。

1996年,江西省上饶市南宋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的赵氏墓曾出土了一件吉州窑木叶天目盏。据此推测,古吉州窑的木叶天目盏烧造工艺,距今至少有8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

宋代木叶天目盏造型一般比较类似——敞口、斗笠形。盏口直径在15厘米左右,盏高约5厘米。盏体手工拉坯痕迹明显,韵味十足。尤以圈足较有特色,小而低矮,外侧边缘并不是直立的,其倾斜角度几乎与碗体角度相同,圈足内侧也只浅挖一刀,这种制做方法几乎形成了吉州窑木叶天目盏的独有风格。

吉州窑木叶盏的装饰木叶,似以桑叶为主,但也不能绝对化。从笔者近年收集的数十件完整有盏底的木叶残片实物来看,木叶以桑叶、杨树叶为多,但亦有樟树叶、皂角叶、豆荚叶、 桃树叶、柚木叶和银杏树叶等,几乎窑址附近的树木叶子都被随意利用。可以看出是窑工信手取来,并无任何刻意选择,只取其“贝叶”之意罢了。当然,桑叶盏始终是寺庙僧侣定制茶盏的主流装饰。这一点,也许与佛家僧侣信仰有关。

  木叶盏是这样烧制而成的

第一种是:将采下的树叶用清水洗净,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放入釉坯,便可开窑烧制。工艺看似简单,可所谓大道至简即是如此。树叶在高温下消失殆尽,只于盏内留下叶脉清晰的痕迹。

第二种是:木叶纹是将树叶浸水腐蚀露出脉络后,再沾釉贴在器物上入窑烧制而成,其创意与南宋禅寺菩提叶纱的制作略有相同之处。

  木叶盏尽管没有斑斓的色彩,但那朴实无华的沉穆、天然去雕饰的工艺,足够引人遐思。可以想见,古人将茶汤倒入盏中,浸润了水分的黑陶油亮可鉴,盏底木叶在悠悠荡荡的汤水中,似乎也飘动了起来。盏底木叶与遇水泅开的茶叶,相映成趣,连茶水也分外灵动了。

  想想高温重重洗礼,以及窑内各种不稳定因素,大家就知道一只叶脉清晰、完整的建盏是多么难得了。想要了解更多与建盏相关的资讯,关注建盏仙子,更多精彩等着你。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