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无论是茶具或茶,说起其中的门道,皆是无穷无尽。究茶器大类,可归壶、碗、盏、杯“四大器”,如何赏、选、用,都有一定的标准与方法可以参照。而今天,小编要给大家讲解的则是茶道中便于闻香的闻香杯。
汉族传统的茶道讲究的就是一嗅二闻三品味:
品茶,如果只是品茶汤,那是对茶的一大浪费,茶香可以沁人心肺,可以陶冶情操,还可以帮你提高精神享受。闻香还可以有效帮助茶叶品质鉴定。
嗅:指的是嗅干茶叶的香味,这是品茶的第一道,也就是将茶叶倒进茶荷(又叫般若瓯)中(之前茶艺员需要进行沐手、焚香等礼仪程序),请茶客观其形状、颜色,嗅干茶香味。
闻:指的是泡茶时,在暖壶(开水冲淋壶身)之后,很快将第一道茶倒入茶杯中做洗涤之用,这部分茶水是要淋回壶身的,叫做“玉液回壶”。然后再出来的就是第二道茶了,这道茶斟到闻香杯中,用品茗杯倒扣盖口,茶客用食指中指夹紧闻香杯,拇指紧压杯底翻转过来,逆时针轻旋闻香杯,徐徐提起,用双手轻搓,送至鼻孔做深呼吸,吸闻茶香,叫做“倒转乾坤”。
闻香杯,顾名思义,就是闻茶叶香气用的。它比品茗杯更“高挑”,是品乌龙茶时特有的茶具。一般,闻香杯与材质相同的品茗杯配套,再加上一个茶托,则为一套闻香组杯了。使用闻香杯有两个好处:一是保温效果好,可以让茶的热量多留存一段时间;二是茶香散发慢,可以让饮者尽情品味。
虽说很常见的一款杯形,要做好其实很不容易
杯身高,越到高处越难平衡,好比踩高跷,下部的一点点重心的偏移,都会在高处放大,而那一点点细微的精度,全靠一双手。
平衡之外,还要精准,器身要流畅、挺拔、绝不能有丝毫的犹豫,一软就失了精神。就像在高跷上,只是不倒还不行,还要有表演,表演还要精彩。
更细节的地方在口沿。口沿要外撇,但弧度既不能太大,太大易散,不聚气;又不能太小,太小就呆,傻楞楞没有灵气。这是外部的线条,而内部的弧线比外部要略收,则茶从杯出更为通顺。
外壁斑点之间的界限也更加明了、清晰,视觉上的立体感也更为强烈。
内壁鹧鸪斑分布均与有致,有很强的层次感,优雅、端庄;
底部印有底款“昆”字样,建盏名师落款,打上了孙福昆大师建盏的专属品牌印记,收藏价值较高。
此款鹧鸪斑闻香杯身材高挑、易于聚香,虽然是一款常见的杯型,但是杯身高,越到高处越难平衡,所以想要做好并不容易。孙福昆老师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手工精心制作的此款品茗杯器身流畅、挺拔,细节之处足以体现匠师的高超技艺。闻香杯下凹应和手指按压,底托中心凸起,可扣住碗底圈足不至滑脱。鹧鸪斑的釉面花纹形似鹧鸪鸟的斑纹,是难得的珍贵釉色。细看纹路疏密有致得相连,釉色温润质朴,随性自然富于流动感,视觉立体感强,自用收藏皆宜。
从闻香杯中闻到香味,是要从最高温闻,温度渐降,香气可能有变化,都要把握住。而且最好连温度低到室温时都要仔细闻,不仅可以欣赏茶叶的香气,并且可以分辨出茶的好坏,甚至制茶手法如何。
在最高温时,会有呛鼻的感觉,只有部份的茶汤在最高温时会呛出香味来,如果是这种情形,冲泡时,尽量再掌握住更高温泡,可以再冲泡出另外不可知的香味。
经过几秒之后,香味就开始呈现,由淡转浓,再由浓转淡,这是第一道香。之后另一种香味就会慢慢呈现,也是由淡至浓,由浓至淡。一层接著一层,甚至到室温时,都还有香味,所说杯底留香的茶就是这样。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