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13道工序,1300多度高温,建盏烧制难度到底有多大?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是一种非常古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特指福建南平窑黑釉茶盏烧制技艺,要经过选瓷矿、瓷矿粉碎、淘洗、配料、陈腐、练泥、揉泥、拉坯、修坯、素烧、上釉、装窑、焙烧等13道工序。下面用一张图帮大家了解建盏的烧制过程!

  建盏的斑纹有:兔毫(金兔毫、银兔毫、蓝兔毫等)、油滴(金油滴、银油滴、 炫彩油滴等)、乌金釉、柿红釉、西瓜纹、铁锈斑、鹧鸪斑、曜变等。

建窑烧制的建盏斑纹是在还原气氛中通过窑内1300度以上的高温焙烧而自然形成 的,属于我国结/析晶艺术釉,是建窑的杰出成就。 由于这类结晶釉在窑炉高温中易于出现变化,难以控制,加上氧化铁含量高的坯体 难以承受高温变化,要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纹的建盏是很 困难的,即使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其成品几率也非常低。 到目前为止全世界没有一家机构或个人掌握了提高建盏烧制成品率方法。

  曜变盏是宋代建窑建盏的最高端品种,被日本人形容为“碗中宇宙”,其外形 端庄,在盏内外壁黑釉上散布着浓淡不一、大小不等的琉璃色斑点,光照之下,釉 斑会折射出晕状光斑,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天空,高深莫测。 这种变化本是偶然出现,始料未及的,非窑工人力可为,因此,其成品极为罕见。

鹧鸪斑是建窑产品中较为名贵的产品。 宋初的《清异录》中记载:“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鹧鸪鸟的 羽毛颜色在背部呈紫赤相间的条纹,胸羽则有白点正圆如珠,这种胸羽的正圆白点 为其它鸟类所没有。 建盏的“鹧鸪斑”即指釉面呈献出类似于鹧鸪鸟胸部散缀正圆白点的形状。但鹧鸪 斑究竟是什么样的建盏釉面,学界仍有争议。

  建盏在宋代只用于斗茶,所以在现代用来喝茶很荒唐?

周边有了解到一些这样的说法,听了觉得特别吃惊。在宋代,建盏作为斗茶第一神器,只能斗茶不能喝茶!而现代人却用它来喝茶,这不是乱来吗?笔者第一次听说就被这种想法雷到了,用建盏喝茶觉得很荒唐吗?

对!没错~建盏在宋代是斗茶神器,但是宋人平时喝茶点茶用的也是建盏啊(只不过宋代建盏不是想用就能用得上的,只要你有条件用)。

  首先,饮茶方式虽然一直在变,唐代盛行煎茶,宋代盛行点茶,明清到现代转为泡茶。但是不管饮茶方式怎么变,都会有人斗茶。因为会想互相比较谁的茶更好。

唐代虽然不常强调「斗茶」这个词,但是已经有互相比试的记载。宋代茶文化蓬勃发展,斗茶大为流行。现代也斗茶,远的不说,近的武夷山年年都有斗茶大会。只不过现在斗茶用的是白瓷杯,好观察汤色。

然而斗茶时候用的白瓷茶杯你平时就不用了吗?平时当然也会用啊!

  同理宋代也是一样的,只不过平时喝茶,如果实在没有建盏,还可以用其他盏代替;要是斗茶的时候别人有建盏你没有,你就先输了一半。因为宋代斗茶一斗汤色二斗水痕,如无建盏,汤色不易被衬出,咬盏也因保温等问题会输一筹,还有器形设计,铁胎重量等因素影响。

所以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宋代斗茶点茶饮茶都流行用建盏,而不是宋代建盏只能斗茶不能喝茶。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