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古时的文化和审美对建盏的器型有很大影响,器物首先要满足使用需求,而后讲究美观,以使用需求趋动器皿工具创新,建盏亦如此。
古代建盏主要用来斗茶,而现代主要用来品茶,因此古今对于建盏尺寸的规格定义有区别。古代规定不予赘述,只需了解现代的尺寸标注比宋代的基本小一号。
具体如下:
特大型盏:口径在15cm以上基本作为收藏品
大型盏: 口径在11-15cm 抹茶斗茶
中型盏:口径在8.8-11cm 代表性有九五束口盏,灯盏
中小型盏:口径在7.5-8.8cm 最适合各类用的主人杯待客杯大小
小型盏:6-7.5cm 这类比较小巧
器型
建盏造型的共同点是碗口大,圈足小,状似漏斗,口沿较薄,腹下部较厚,造型较稳重。
建盏器型主要分为束口、敛口、撇口、敞口四大类。
1.束口
束口盏是建盏最主流的器型,最直观的判别方法是,在束口盏盏口以下约1CM的地方有一圈内陷的凹槽,作用在于斗茶时既可掌握茶汤的分量,又可避免茶汤外溢,该凹槽俗称“注水线”。传世的四件曜变天目都是束口盏,我们从图片可以看出,每件曜变天目的盏口下沿处都有一个凹槽。
2. 敛口
敛口盏整体外形和束口较为接近,容易弄混,但也很容易区分,敛口盏在盏口下沿处没有凹槽,而是快到盏口位置的时候,开始往内微微收敛,整体造型呈丰满。
3. 撇口
撇口盏盏口向外撇,腹部较长,且带有弧度。
4. 敞口
敞口盏和撇口盏一样,盏口向外撇,区别在于敞口盏的腹部较短,且没有弧度为直线,或者弧度非常之小,敞口盏也就是俗称的“斗笠盏”,很多人会将撇口盏误认为是“斗笠盏”,这是不对的。
5. 其他器型
❤禅定
该器型传承于敛口盏,浅腹,圆弧形壁,目前看来都是小器型。口径与高度比等于或略大于2:1,如僧人之禅砵,故名禅定杯。
❤香炉
此器型来源于中国流传千年的焚香文化。香炉一器,从祭天祈福所用的庄重大鼎,到文人案头的把玩雅器,再衍化成如今茶席上的一只建盏。
❤斗笠
盏壁侧线很直,倒扣过来就像斗笠一样,故称“斗笠盏”
❤玉兰
基于束口盏,腹部内收,器型挺拔,因线条优美,所以称为玉兰杯,也称"高腰束口"。形如玉兰花绽放之姿,又名美人杯,线条玲珑秀雅。
❤灯盏
该盏造型源于古人点灯油用的灯盏,尤其是在建窑遗址中出土的器型中常见,师傅们稍作创新,将原来平底的款式修出底足,既成了新款式,最近十分流行。
❤鸡蛋杯
又名鹅蛋杯,器型在敛口盏基础上足高加高,变口往里修复,身材更加修长,如鸡蛋一般,故名鸡蛋杯。
❤闻香杯
闻香杯,是用来嗅闻杯底茶香的茶具。盏身细长,是乌龙茶特有的茶具,多用于冲泡台湾高香的乌龙茶时使用。
❤钵体
钵,是洗涤或盛放东西的陶制的器具,形状像盆而较小的一种陶制器具,钵的形状:呈矮盂形,腰部凸出,钵口钵底向中心收缩,直径比腰部短。
❤尊杯
基于束口盏,盏肚与口径比束口小,与盏底没有连接在一起。
❤铃铛
铃铛杯,又名仰钟杯、金钟杯,因倒置似铃铛而得名,曾在明清时期被广泛用于白瓷杯造型,用于建盏却是创新之举。杯口外撇、深腹、圈足,杯身挺立修长,口唇触感舒适,倍受茶人喜爱。
★所有器型一览表
易混淆器型辨析
C式束口盏与撇口盏
C式束口盏:拐角处有明显凹陷,所以被归类为束口
撇口盏:外撇处是平滑过渡的,没有凹陷处
撇口和敞口的区别
撇口:盏沿处有明显向外拐的是撇口,盏沿不拐弯
敞口:盏壁侧线很直,倒扣过来就像斗笠一样,又称“斗笠盏”
釉色是建盏的灵魂,器型是建盏的骨骼。上述各式器型中,A式束口盏、敛口盏、撇口盏在历代窑址发掘出土时数量都很多,因此它们是建窑最典型的器物,其中又以A式束口盏最具特色,是建窑首创的黄金比例上乘造型。
建盏器型以中小器型居多,由于建盏烧制工艺的难度,胎体越大的盏型越难烧制成功,胎土的结构在烧制过程中容易变形、开裂,所以烧成大尺寸的是非常难的,完美的大型建盏是很珍贵稀有。
平时大家如果要选择建盏,建议用手去触摸感受,盏拿在手中或握在手里的感受,要用心去体会,尤其是手工盏,它是有生命有灵魂的,制作它的手工艺人是带着感情投入心血怀抱希望去完成它的,小编觉得挑选建盏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对话,与盏与制盏人的对话,而每一次使用建盏就是一次人与建盏的交流。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