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沉寂了岁月的一抹红——霁红釉的前世今生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中国人喜红,自古以来如此。红色表示着喜庆、热烈,逢年过节、婚嫁喜事,从张灯结彩到装饰物品,无不用大红的颜色来体现喜事的风采,不仅表达了对节日的祝贺,内心的喜悦也从红红的喜气中散发出来。红,是吉祥的颜色,也绵延地传递了恒久的喜庆气息。

        

       霁红创烧于明宣德时期,因作为皇帝御用,并用于礼敬天地日月的名贵红釉瓷,故名“祭红”。人们在配制祭红釉料时,往往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等珍贵之物掺入釉料中,真可谓不惜工本。即使这样,也往往烧制不出好的成品。由于祭红釉瓷器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它色釉更为名贵。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霁红达到艺术高峰,但在明末失传。清代康熙、雍正时期,在皇帝的支持和参与下曾倾尽良工复烧霁红。遗憾的是在清乾隆后霁红釉的烧制再度失传。

       霁红代表着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严格的等级制度,全部由御窑烧制,民窑不许生产,如果违犯此规,严重者甚至有杀头之罪。为了保证了皇家对霁红釉瓷器的垄断,御窑厂生产的霁红釉瓷器即使有残破、瑕疵,也一律打碎深埋,片红不得流入民间

       清代人在《景德镇陶歌》里也专门记述了烧制祭红的困难:“官古窑成重霁红,最难全美费良工。霜天晴昼精心合,一样搏烧百不同。”历代皇帝都以国家财力作为支持,但这种殷红色的瓷器依然如同神话中的宝物一样,珍稀难得。而且据史籍记载,正德、嘉靖、隆庆年间,“祭红”还一度濒于失传,无法烧出。

       遗憾的是,由于烧制极难,明宣德以后,御窑厂极力想再烧制霁红却屡屡失败,终明一代再无“霁红”出现。明末著名收藏家项元汴在《历代名瓷图谱》中感叹:积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乃历代名瓷之首冠也,今虽悬千金购求亦不可得矣……

       六百年风云流转,几经断烧,霁红珍品的再次问世,耕道堂成功复烧出惊为天人的这抹红。

       耕道堂联合清华美院设计团队,以茶器为切入点,首先推出了历时数年潜心研究、近千次的釉料调试、数百窑的烧制而复烧成功的霁红系列产品。其中霁红茶器-君子套组斩获“2019‘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足见耕道堂在烧制霁红釉瓷器方面技艺之高超。

       霁红釉的烧制十分困难,耕道堂也是经历数年的潜心研究、近千次的釉料调试、数百窑的烧制才复烧成功霁红釉系列作品。也许匠心正是如此,在日复一日的尝试,改良,优化的过程中追求最接近完美的一瞬间。

       霁红釉系列品茗杯,静穆凝重,给人一种深沉安定,高雅古朴之感。釉色鲜红却不刺目,宛如凝固的鸡血一般。内壁洁白,还原茶汤本色,兼备实用性与观赏性。

       用现代技艺还原经典器物,解读茶语似乎也融合了现代的气息,是爱茶人士的必备。

霁红釉系列品茗杯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