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建盏的“逆袭”,靠的不仅仅是运气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对于生活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就拿喝茶来说,一套茶具在数万元已经是很常见的了,而建盏则是众多精美品茗杯中比较受欢迎的。从不为人知到“完美逆袭”?建盏究竟经历了什么呢?下面小编就带大家来了解一下。

 

  

随着斗茶的发展兴盛进入鼎盛时期。而建窑在晚唐五代时期是一个生产青釉器的普通窑场。到了五代宋初,改烧釉面无斑纹的黑釉茶盏。从青釉-酱釉-普通黑釉-建盏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其显著特点是,坯釉的氧化铁含量越来越高,釉层越来越厚,使烧制工艺难度加大,生产成本提高。

其实,宋代建盏的出现,是反映了宋代茶文化对茶具要求的巨大提升。流行于宋代的斗茶文化艺术,是驱动建窑发展的根本原因,建盏的推崇与斗茶背景息息相关。在当时不仅仅有精通茶艺的徽宗皇帝赵佶亲自撰写《大观茶论》推广建盏,更有众多文人巨匠留下传颂千年的佳词名句。

 

  

元代作为宋明两代的过渡期,虽然历史较短,但是在饮茶法上却进一步走向成熟,可以说这一时期是中国茶饮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元代除了继续饼茶的生产和使用外,散茶也渐渐在茶叶消费中占有了一席之地。饼茶的使用主要在宫廷贵族之中,散茶的消费则主要在民间。

可是,进入明代后,是中国茶饮又一个高潮。由于团茶制作极其复杂、价格也非常昂贵,明太祖朱元璋下令贡茶改制,废除团茶,改用散茶,以减轻民众经济负担。此举促进了散茶的生产和技术发展,同时饮茶方式也开始走向简单化,最终演变成用沸水冲泡的瀹饮法,并沿袭至今。

所以,元代之后,建盏开始失去了本身的价值,逐渐的退出了历史舞台。而且,不仅仅当时建盏的实用价值被“丢弃”,连当时的审美都改变了,觉得建盏通体乌黑,十分“不讨喜”。所以,盛极一时的建盏就此陨落了,建窑也停烧建盏。

 

  从“凄凉行情”到“身价暴涨”

作为建盏的原产地的福建,建窑故址中发现的一片片彩色瓷片,建盏的风韵才逐渐重现眼前。2016年时期,更有价值三百万的油滴盏亮相凤凰卫视,揭开了日本专卖宋瓷的行情内幕。同时,2010年成为建盏行业的转接点,从2008年的0.06%的成交额,仅仅七年的时间,建盏在市场中的行情上升到1.47%。

目前宋代的建盏价格普遍维持在5-10万之间流动,而对于其他的宋瓷来说,这一个入门的门槛并不高,但是建盏在国际上的拍卖价格更是节节攀升,目前市场的最高成交价也不过是1175万人民币。相对于同期的其他五大名瓷来说,还真的只是小牛一毛。业内人士对于建盏的估价也不断地提升,在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巨大。

  建盏的“逆袭”,靠的不仅仅是运气

一来是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以及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在这个文化复兴,百花齐放的年代里,市场产品的同质化发展让生产者、陶艺家们不断地挖掘出更具有特色内涵的价值产品。泛滥的清三代近现代的瓷器已经流通市场多年,而重新振兴的建盏技术在市场中却具有独特的光彩和特色,这也是为什么建盏走出市场,越发得到人们的关注。

二来,作为消费者市场而言,消费者本身的消费诉求就有差异性的特点,建盏能够带来的独特的个性特色,独一无二的烧制成品特点,也让更加多的消费者瞩目。简单来说,每一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产品,都具有自己个性化的存在价值。为此,遇到一个珍品的建盏可以说是可一不可再了。

 

  随着现代建盏大师们不断地深入研究,现代建盏的工艺也愈发的精致。不管是个人收藏还是投资,也都是不错的选择。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