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文化

指尖上的灵魂艺术家 首届曼生杯一等奖获得者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毛泽东名作《忆秦娥·娄山关》

 

指尖上的灵魂艺术家 首届曼生杯一等奖获得者

 

指尖上的灵魂艺术家 首届曼生杯一等奖获得者

 

  晚上八点,紫砂之家采访组做客范小君老师家。此刻范小君老师正在案头挥毫泼墨,为紫砂之家的本次采访题字,手起笔落间“而今迈步”四字力透纸背,矫若游龙。这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隅,亦是他的爱好。每天从练字到陶刻,日复一日,二十余年,从未间断。

 

指尖上的灵魂艺术家 首届曼生杯一等奖获得者

 

  才情才艺,定格于紫砂陶刻

 

  1994年,大学刚毕业的他,在父辈的建议下,决心投入紫砂行业,研习技艺。起初涉猎甚广,后由博返约,专攻陶刻。

 

  不是机缘巧合,而是冥冥注定,注定要走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从小就喜欢写写画画的他,深得周围人的喜爱。偶尔有朋友做壶请他刻绘,寥寥几笔竟能让此壶妙趣横生。对于当时还没入行的他来说,足以让众人惊叹不已!

 

指尖上的灵魂艺术家 首届曼生杯一等奖获得者

 

  此后他便拜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毛国强门下,进行系统专业学习,并得到大师点拨,技法日渐精进。尤为擅长篆刻,以刀带笔,字画俱佳。范小君老师以其高超的陶刻功底,多次获得全手工陶刻类的一等奖。

 

  学有所成,他便随心“玩”起来。刻在花瓶上、笔筒上、茶叶罐上,更惊艳的是刻在紫砂壶上的作品。终于,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陶刻天地,只要有紫砂的地方,就是他的舞台,笔即是刀,刀亦是笔,他不在乎是画还是刻,因为两者技法互通,又怎能分离。他苦练书法,为的就是能在壶上刻出运笔的轻重缓急,峰回路转,让陶刻拥有“范家”的味道,而非大众一味。

 

指尖上的灵魂艺术家 首届曼生杯一等奖获得者

 

指尖上的灵魂艺术家 首届曼生杯一等奖获得者

 

  刻字刻画,把握于分寸之间

 

  他找到了最适合陶刻的泥料,段泥质感甜嫩绵密,质坚而温润,呈近田黄色调,用来雕刻画面更为干净细腻,再好不过。于是今天看到范老师的作品多数以段泥刻绘,简而不凡,清雅脱俗。

 

指尖上的灵魂艺术家 首届曼生杯一等奖获得者

  【 一瓢 】范小君 编号:65943

 

  《一瓢》是他众多作品中的代表,取“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而来。不同于众家大师的《满瓢》,此壶警醒人们"在一生中可能会遇到很多美好的东西,但只要用心好好把握住其中的一样就足够了"。雕刻亦是如此,在选择足够下笔的壶面上,多则空白,少则狭隘,方寸便可足矣。

 

指尖上的灵魂艺术家 首届曼生杯一等奖获得者

  《八仙石瓢》

 

  他刻的八仙不是各显神通,而是自然坐卧,毫不违和。他将自己的陶刻情怀表达在壶上,同时形成了潇洒不羁的气场。

 

  赏美藏美,肩负于责任之上

 

  他喜欢美,精雕细琢的杂件,岁月沉淀下的古董都是他愿意花钱纳入的爱物,他也收藏过并不值钱的物品,但在这样一位文心匠人眼里,它们亦是无价之宝。言谈间,范老师打开窗户,他说今天的月亮非常漂亮,便让大家一起观月,这样一位有匠情的艺人,偶然也儒雅闲适。

指尖上的灵魂艺术家 首届曼生杯一等奖获得者

 

指尖上的灵魂艺术家 首届曼生杯一等奖获得者

 

  如今谈论起从艺的初衷,他仅仅一句话就让人敬之:“刚开始从事紫砂行业只因喜欢,后来越来越多人肯定我的作品时,这便成了一份责任,所以才继续坚持。”喜欢就是动力,坚持更要肩负责任,才能在漫漫长路上寻得艺术的真谛。

 

  范小君(缶乐)

  首届曼生杯一等奖

  四次全手工(陶刻类)比赛一等奖

  2015年江苏省工美协会“艺博杯”金奖

  2017年获“第四届陶都宜兴十佳青年陶艺家”

  2017年江苏省“三带”人才新秀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1YKd8U.png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