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邹俊窑制---青花24孝图束腰盖碗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春风祥玉(老贵和祥)的创办人邹俊先生,是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邹天成之子。邹教授63年陶院毕业,留职任教直至退休。

邹俊从小在父亲身边耳闻目染,常跟随父亲外出写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又得到父亲同事老师们的点拨,中学毕业时即画得一手好画。

83年随父亲进入陶瓷学院开始正规的院校教育,学习瓷画和制瓷技艺,前后达七年之久。期间任校办工厂技术科长,厂长等职,积累了丰富的制瓷经验。

上世纪九十年代,邹俊离开陶瓷学院,开设了自己的瓷窑“贵和堂”,烧制以瓶、罐、缸为主的器物,销往南方深圳等地。94年开始与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叶荣枝共同研发瓷茶具,并为其开办的官富向荣堂茶馆定制器物。

当时景德镇茶具多是大壶大杯的传统器形,虽然十分实用,但委实难等大雅之堂,为此邹俊特意走访了各地的博物馆,阅读古籍善本,借鉴宣德、成化缸杯,康熙若深杯等明清官窑瓷茶具,以此为基础创作出适合现代人品茶习惯的各种器形。

器物上装饰图案同样以仿古为主同时融入了自己的风格。这些作品得到了当时香港文人圈的肯定和追捧。之后又有来自日本、韩国、台湾等东亚文化圈中的茶道爱好者慕名购买邹俊制作的瓷器。

在同一时期,邹俊还制作寄托款的瓷器以满足国内玩家的需求,这些作品都是倾力之作,由于仿古瓷成品率很低,所以在经济上并没有很好的回报,但这无疑扎实了春风祥玉在仿古瓷器上的功力。

“贵和堂”号从89年用到了2000年,同时兼用“官富向荣堂”、“琪雅”、“文博轩”、“春风祥玉”等款式。

2000年时,与韩国做茶具生意的中国客商吕志岳先生建议把“贵和堂”改为“贵和祥”,邹俊觉得这个名字很好,这便有了众玩家耳熟能详的“贵和祥”三字。之后邹俊工商注册了以此名作为窑厂的名字,但可惜的是忽略了注册商标,以至于在2007年后不得不改用如今的“春风祥玉”和“邹俊窑制”款。

春风祥玉的瓷器是仿古瓷器与自创瓷器是齐头并进的。邹俊出身景德镇陶瓷学院,对景德镇的制瓷有着非常系统的认识。其所制的仿古瓷器,大多以元末明初时的青花瓷器为蓝本,器形、笔法、瓷胎厚度、青花发色都经过反复试烧和对比,在此基础之上有对纹样稍作修改。在还原青花铁锈斑,釉里红发绿等传统工艺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理解。

由于早年间经常为茶道爱好者定制瓷器,所以邹俊熟练瓷器之于茶器的需求。在仿制若深杯的时候,邹俊便注意到将瓷杯的侈口向外多撇出一些,瓷胎更薄一些,就可以隔绝杯中热水的温度而防止烫手,这些细节上的设计可能并不被人注意,但是真正精于茶道的人一定会理解邹俊在每一个细节上的良苦用心。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门生,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郯子,春秋时期人。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崔山南,名,唐代博陵(今属河北)人,官至山南西道节度使,人称“山南”。当年,崔山南的曾祖母长孙夫人,年事已高,牙齿脱落,祖母唐夫人十分孝顺,每天盥洗后,都上堂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婆婆,如此数年,长孙夫人不再吃其他饭食,身体依然健康。长孙夫人病重时,将全家大小召集在一起,说:“我无以报答新妇之恩,但愿新妇的子孙媳妇也像她孝敬我一样孝敬她。”后来崔山南做了高官,果然像长孙夫人所嘱,孝敬祖母唐夫人
 
蔡顺,汉代汝南(今属河南)人,少年丧父,事母甚孝。当时正值王莽之乱,又遇饥荒,柴米昂贵,只得拾桑葚母子充饥。一天,巧遇赤眉军,义军士兵厉声问道:“为什么把红色的桑葚和黑色的桑葚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蔡顺回答说:“黑色的桑葚供老母食用,红色的桑葚留给自己吃。” 赤眉军怜悯他的孝心,送给他三斗白米,一头牛,带回去供奉他的母亲,以示敬意。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随身携带建盏主人杯,只是一种生活态度!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