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以瓷为媒的品茶之道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一杯茶怎样入杯,所求殊异。茶人曰:一杯为品,两杯为解渴,三杯便是粗饮了。苏东坡:“从来佳茗似佳人”,常想有茶相伴,人生足矣。

文人好茶,琴棋书画诗酒茶,乃古代文人的七件雅事,彼此密不可分。茗爱佳花饮,诗看卷素裁。煮茗对清花,弄琴好知音。茶乃一种人生,不同的人品茶能品出不同的意。

在文人眼中,茶是神圣的扬清荡浊之物,给人带来精神上愉悦。西湖龙井、黄山毛峰、庐山云雾、洞庭碧螺春、峰奇、山秀、湖丽、茶香 ,优雅动听的茶名,使人未饮先醉。

温壶、烫杯、洗茶、泡茶、翻杯、敬茶、闻香、品茶、此为茶趣。品茶,自然少不了茶道雅物,如茶道六君子,多为木质、瓷器等。茶喝得多了,杯子就喜欢经常换,我们用不同质地、颜色、形状、大小、高低、厚薄的杯子来品茶,茶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气质,有时差距大的令人惊讶。茶杯的力量,足以改变茶汤的风味。

小小的茶杯,蕴含着无穷的奥秘,它是不可或缺的茶器之一,赋予品茗之时的美感与趣味,是与我们生活最贴近之用器,茶杯与茶汤的交融,藏无尽之美,让爱茶之人在把玩杯器之时,别有一番兴味。

话说,茶杯的名字通常都跟它们的形有关,而釉、纹饰、工艺也决定一部分,今天我们来领略下茶器之美。

建盏

以瓷为媒的品茶之道

  器皿,盛装液体的日常器具,材质通常为陶瓷,木,竹,金属等。宋代有黑、白、酱、青、白和青白釉茶盏,以黑釉为贵。

建盏。建盏是汉族传统名瓷。为宋朝皇室御用茶具。都用正烧,故口沿釉层较薄,而器内底聚釉较厚;外壁往往施半釉,以避免在烧窑中底部产生粘窑;由于釉在高温中易流动,故有挂釉现象,俗称“釉泪”、“釉滴珠”。这是建盏的特点之一。

源自康熙时期的“十二花神杯”型,原是画花卉,后根据这种杯型,陶瓷工艺师傅用各种釉水制瓷,并画出各式的纹路。杯壁上的花纹皆是手绘师一笔一划在素胚上画出来,属于釉下彩。花纹清晰,简约大气。

斗笠,一种古老的挡雨遮阳的器具,至今在山村水乡仍随处可见。斗笠杯造型如蓑翁之斗笠,口部大,底足小,取其怡然自得之美,线条简洁优雅,烧成难度高,于简洁中见大智,尤显珍贵。取杯品茶,若姜尚之于渭水,于山水间心怀天下,于平凡中窥大智之道。

口平坦而外撇,腹壁近于竖直,自下腹壁内收,圈足。握于手中时,微微外撇的口沿正好压合于手缘,体积大小适中,分量轻重适度,稳贴合手,故称“压手杯”。以明永乐青花压手杯最为著名。

也称仰钟杯、金钟杯、磐式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由此而得名。明成化、嘉靖、万历时期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发展到了清康熙、雍正时则有青花、五彩等。这种杯子目前在市场上也是最多见的了。

茶杯,自品茗伊始,自甘成为配角,或形单影只,或成双成对,环绕在壶与茶器周边,或因如是“不起眼”而身处于茶器中的细微末节。然而,杯小却藏无尽之美,是与我们生活最贴近的用器!

用瓷器来呈现文房器物,演绎一种文人情怀,把瓷器的文化气息带到生活中去,让瓷器器变成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器物,是为大家呈现茶道用具的初心。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随身携带建盏主人杯,只是一种生活态度!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