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孙建兴的建盏拾遗路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进入浩如长河的中国历史,如果,将川流不息的文化印记,化作片片轻舟,那么,漾在其中的盏盏茶香,便是你我荡起船桨就挥之不去的中国气息。早在近千年前的宋代,苏轼、黄庭坚、李邦彦等文人就曾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研膏溅乳,金缕鹧鸪斑”“上命近侍取茶具,少顷白乳浮盏面”等佳句,让当时帝王与文人共以建盏斗茶诗的盛景跃然纸上。近千年后的金砖国家会议上,在赠予俄罗斯总统普京的中国国礼正中,一件星空油滴盏再度以其特有的艺术内涵,让厚积中国传统茶道精髓的建盏文化,惊艳世界。

    跟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孙建兴的步伐,推开建盏的文化大门,当历史的舟车穿越千年,重返今天福建南平建阳、武夷山、茶洋等建窑遗址,岁月的风霜再度扬起那尘封已久的史册卷轴,我们耳濡目染的,不止皇室御用茶器内,这一滴一毫一乾坤的玄妙,还有那被取经学茶的日本禅僧远渡海外,奉为“天目”的国宝传奇。这个长期在世界舞台大放异彩的中华瑰宝,却在明代后的神州大地遗憾失传。
曜变天目茶碗
收藏在日本静嘉堂文库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孙建兴
78年的时候,我就开始了对建窑的初步了解、试探性工作,参加了福建省陶瓷的调研。79年,轻工部下文,中央工艺美院的梅健鹰教授带队,要来恢复我们失传的古窑址。省里找人才的时候选到了我。
    孙建兴的建盏复兴路,就这样在荒草丛生中开启。最初,带着领导交办的黑釉瓷研究任务,被烧制中的奇特产物牵引,孙建兴的足迹仿佛宇宙中的一次次星际迷航,这一刻,遇见划过夜空的飞火流星,下一刻,又不知邂逅怎样的斑驳。他的耳边时常萦绕着梅健鹰教授对他说过的话:你如果能把兔毫恢复出来,那对国家就是很大的贡献;如果能把油滴恢复出来,那对国家就是重大的贡献。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孙建兴
最大的难度一是没资料,二是找不到真正的釉矿。当时我们通过一定的实验,拿当地三种土来配置烧制坯,很快就成功了。但釉,我们用当地的红土来配置,烧制达不到宋代兔毫盏的效果,走了很大的弯路。后来,宋代建州原产地有红土的地方,我们都去找寻了,最后,让我们找到了。
    完成了拉坯上釉,接下来,用什么方法和标准烧制,出现了不同的声音与分歧。凭借在德化烧制白瓷的基础,孙建兴进行了高温下氧化还原焰的反复试验。
 
我的目标是要恢复国宝,所以,我一定要用传统的,不能用现代配置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个准确的配方,一定是从黑釉、兔毫,到油滴曜变,都能烧出的那个配方。离开这个配方,它就不是宋代那个烧制技艺和配方,肯定不可能有今后的国宝恢复研究。
    时至今日,孙建兴认准的路、笃定的事,都是任谁也断不了的。大年初十见到眼圈泛黑的他时,他的妻子——国家级非遗项目“建窑建盏烧制技艺”项目单位所长栗云对我们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今天别和他聊太多,他昨晚又忙到半夜才睡。
 
在研究的关键时候,他放不下。有时候(把)亲情都忘记了。大年三十,全家人都在等我们过年,团聚,他就没有顾及到这点,都不知道今天还是三十,要把他手上的事情做完。
    午后初晴,对孙建兴而言,手上最放不下的事就是他改良的分式柴烧龙窑。抛下家人对他并不强健心脏的念叨,小喘着来到龙窑前,孙建兴的眼里又跳跃出不知倦怠的亮光。
 
宋代的龙窑是一百多米,但是当时烧成的废品率太高,劳动强度太大,我们把它改良了,克服了原来的窑烧制不均匀,温度气氛不好控制的效果。本来那个龙窑要5、6个人烧,我们现在只要2个人。 

这就是我们改良后的第一间,能达到1350度,烧出来的盏能达到这种黑釉瓷的效果,达到他们所谓的这种茶叶末的效果。

我们烧的第二间窑,就比前面第一间温度高了,一般可以烧到柿红釉,烧的好的话,就出现了黄兔毫。当时宋代最好的作品也只达到这个效果。

(第三间窑)普通的宋代建窑都是中性的,偏还原,那我们用重还原的效果来烧制它。像这样的,就烧得比较有乌金釉的效果了。

(第四间窑)这一间,我们烧的有快接近银兔毫的效果了。为什么分式龙窑,(要)一间一间地做,(因为)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把控它,温度想达到多少,我们就可以控制多少,就可以有意识地烧出不同品种

第五间,最重要的一间。(展示)我们烧制的时候是靠这种火表来看它的实际烧制效果,达到我们需要的时候,我们就停火了,这就是古代柴烧窑的一种取样办法。烧出来的是乌金釉带点兔毫,还有就是银兔毫。

今后,我们想的是,在这种窑形里,烧出我们的曜变。因为我们已初步试出来带虹彩的东西了。

 
曜变天目茶碗是他一生的追求。第二次去日本考察的时候,是一个人,回来就生病了。当时那场病比较重,但是他也没有去住院,就是挂完瓶就回家了。他讲,哎呀我刚刚从日本看完曜变天目回来,赶紧要研究下去。
    这一执念,使孙建兴挺过最初的种种难关与艰辛。2011年5月,项目单位福建南平市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申报的“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及建窑系列建盏恢复研究成果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这个曾经淡出中国舞台、久久不为国人问津的黑瓷遗珠,终于和一路拾遗的孙建兴一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寻宝者。
 
日本人曾经要求把我的研究所变成他的独资企业,我跟我岳父商量了,不行!这是我们的传统技艺,必须由我们中国人来完成,这是我们的最基本原则。
    在不止一次的巨大诱惑前,孙建兴都坚持自定的路,他的最好作品只能留给中国博物馆。尽管,已获国务院特殊津贴,可每日一身耐脏的灰外套,拉坯、修坯、上釉、烧制,并对着放大镜里的各式取样和古瓷,一看便是一下午,这依然是孙建兴最享受的富足生活。
 
在生活中他是比较节俭的人,但是,买资料啊买书啊买瓷片啊,现在后续还在寻找我们宋代建窑的一些标本,那他是很舍得,都要买。
 
我代表国家在恢复传承建窑非遗传统文化,我更重要的责任就是把我研究的最好成果留给下一代,传承下去。
    她叫孙莉,孙建兴的独女,项目单位第三代非遗传承人,自幼便在父母与外公——南平市星辰天目陶瓷研究所创始人栗金旺的手口相传中,忙得让其很多同龄孩子无法理解。我们见到她时,她刚和父亲从后山的柴窑回来,随即又为准点开烧的电窑,劈起一堆堆木柴。一旁的孙建兴轻叹了一声:这些本该是让男孩干的活。
 
我爸把我当男孩子培养,早年都是我们自己干活,挖泥巴、砍柴什么的,有时候甚至我一个人扛二十袋泥巴,从山上扛下来装到车上。经常同学朋友叫我出去玩,我每次都没有空。
 
我现在就是恨铁不成钢,尽管女儿现在已经是省级非遗传承人,但我觉得她还不够,经验不足,我一直担心,如果传承不下去,那我就是一个不称职的传承人。在我有生之年,必须完成这个事。
    在女儿面前,孙建兴总是扮演严父的角色。但那些把手拉坯、言传身教,共同为烧出一盏精品而忘记吃饭睡觉的时光,早已流淌成女儿心底的温暖。
 
在我父亲身上,我学到比较多的,是那种吃苦耐劳,比较执着、坚定的信念。我觉得身上肩负着这个使命、责任和义务,将来也一定要传承下去。
    不久前,由孙莉独立创作的一套名为“与尔同销万古愁”的作品,在福建省的手工艺大赛中荣获二等奖。对于未来的建盏技艺传承与创新,她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更多想法。
 
我父亲主要是追求传统,守护传统,我觉得我们80后应该在传统基础上有所创新。在釉色、器型方面,我希望自己今后能做出更漂亮更极致的建盏。
    传承,是一条比复兴更任重道远的路。从孙建兴的岳父栗金旺,到他和妻子栗云及孙莉这三代的有序相传,延续到今后世世代代的一脉相承。时光在匆匆流逝,也在缓缓留下;时代在接力承前,也在变革启后。孙建兴说,未来他最希望的,是建设国家级的项目单位传承基地,培养并让更多的传承人肩负责任,承载着中华技艺和遗珠,迈向更广阔的世界舞台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