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建盏最常见的7个问题(上)

四、建盏斑纹有的清晰,有的只一层褐黑釉,为何差别这么大?

建盏的斑纹是在1300度左右的高温下自然窑变而成。窑内温度并不一样,釉受到的氧化度就不一样,产生的斑纹形状和色彩就不同了。或许变成油滴,或许成兔毫,或许成纯黑釉。也正因如此,每一只建盏都是不径相同,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五、建盏外部下面和底部为何没有釉?而且釉圈也不圆?

建盏是正烧的,烧时外部只施半釉,给在窑内高温下流淌的釉留下空间,不至于一下流到底部产生粘窑。若釉流动性不大,就形成一圈不规则的聚釉。若恰到好处流成一滴珠状,有欲坠之势,就成“挂釉”,又称釉泪。

六、建盏内底部的开片属于瑕疵吗?

不是的。由于建盏是在1300度左右的高温烧制而成,高温瓷器的玻化效果很高,加上建盏是陶胎瓷釉,胎和釉的收缩率不同,出窑时就会造成开片(有的是用茶养了一段时间后开片)。

请注意,不是每一只建盏都会开片。有瑕疵的盏不一定会开片,会开片的也不代表就是瑕疵。

七、建盏无釉处胎体有裂痕,这是怎么回事呢?

建盏的原料是高含铁的有色粘土,这种天然的粘土塑性差,收缩大,耐火度不 高,在干燥过程中就极易变形,开裂。但若不用此种坯土,兔毫斑纹效果就差。同时也失去了建盏神奇的功效。所幸的是,有裂痕的只是部分建盏而已,并不是全部。

建盏虽然斑纹繁复多变,但它一点不喧嚣,它的美,需要静心的品味。 它不施浓墨重彩, 却得以窑内自然形成的多彩炫斓。 而这种炫斓却深深的隐藏在它低调而恬静的黑色外表下。只有静心欣赏它, 方能深知它的美。

建盏的黑,是包容万事万物的神秘色彩,乍看平淡无味,却又暗藏各种美丽的釉色,正契合“外枯中膏,似淡而实美”(苏轼语)的禅意。得于自然、归于自然,正是佛教圆通空灵之美,道教幽玄旷达之美以及儒家文雅含蓄之美的最终结合点。不管是器型,还是自然形成的釉面本身,都具有经典的永恒的审美价值。这,可能也是宋徽宗热爱它,迷恋天空的原因了。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