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为什么完美无瑕的建盏这么难呢?

烧制一个完美的建盏无暇的建盏是非常难的,对于建盏的烧制难度理解,可以从坯、釉、窑温和窑中气氛这四个制瓷因素的制约程度去考虑。

建盏的坯体材料是采用一些氧化铁含量高达8%左右的釉色黏土配置,这些天然原料塑性差,收缩大,耐火度不高。用这种泥料拉坯成型的茶盏,在干燥阶段就很容易变型或开裂。而氧化铁在高温还原阶段不仅降低坯体耐火度,还易使坯体起泡,在1300℃以上的还原焰中,极易产生变型、起泡等缺陷。

建盏釉层厚且流动性大。施厚釉是釉色的需要,釉色包括釉的底色和釉面斑纹。釉层太薄,釉不黑,釉薄处呈酱色。釉层薄,兔毫斑纹短,不流畅。油滴、鹧鸪斑的斑点也不大,所以施厚釉是必要条件。但是干燥时厚釉收缩大,易开裂或脱釉。另外1300℃的高温使得釉粘度降低,流动性增大,釉层从上到下逐渐加厚,上下不均,对斑纹的形成造成影响。

建盏烧成温度高且范围窄。烧成温度高易使建盏坯起泡、变形。釉下垂粘底。建盏烧成温度高,是釉面斑纹的需要。温度过低,斑纹稀少,甚至无斑纹。兔毫、鹧鸪斑、曜变斑纹要在还原气氛的条件下形成, 但建盏釉属于铁系结晶釉,结晶的物质是铁氧化物,易回熔到釉中,使得结晶物质处于不稳定状态,直接影响斑纹的形态和色彩。特别是银蓝色的斑纹,更处于稍纵即逝的状态。

一件优秀的建盏是在大量的废品的基础上产生的。优秀的褐兔毫占比率不到千分之一,优秀的银兔毫占比率不到万分之一,而鹧鸪斑和曜变分别属于十万分和百万分之一内的作品。

建盏制作难度大,烧成几率低,生产成本高,是建窑的重要特点,它蕴藏着令人神往的迷一般的建窑最本质也是最丰富的内涵。高难度的艺术,任何一位大师的能力都极其有限,一生中留下的佳作只可能是少量。所以,每一只成功的建盏,都是人、泥、火的完美结合,是对宋代建盏纯正的一脉相承。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