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古代建盏这么火,为什么没落了800年? 

历史上有这么一个说法:“唐诗是酒,宋词是茶”。两宋时期,文人雅士之间“斗茶”盛行,而“建盏”是宋代当时上至天子,下及乡绅流行的斗茶器具。

不想, 宋亡元兴,饮茶风俗改变,加上战乱频繁,一代名瓷建盏遂从兴盛走向衰亡,工艺终致失传。

此时,青白瓷器逐渐代替了黑釉瓷器,建盏竟从明代停烧,建盏的烧制工艺失传了800年之久,这期间到底发生什么?

一起来听听关于建盏背后的故事吧!

建盏的辉煌

建盏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兴盛于两宋,上至皇帝士大夫,下至青衣百姓,宋朝是全民饮茶啊。

他们喝茶不像现代“冲泡法”,而是极为讲究的“点茶法”,对喝茶的环境、礼仪、操作方式等均有规范,这些从日本茶道可窥探一二。

可是,1279年,建盏的命运发生了变化,开始在历史的波涛中飘摇。

1279年,蒙元灭宋。北苑御茶园和建窑都受到波及。元成宗大德初(1297年),因战乱等打击,于武夷筹建御茶官焙,以替代北苑。大德六年,御茶园正式移置武夷九曲溪旁,北苑则交给建安县地方官府营办。

根据水吉建窑遗址营长乾窑场的发掘证据, 元代初期,建窑有改烧青白瓷的迹象,黑釉盏或未完全停烧,但已步入衰落阶段,和两宋专烧黑釉盏的情盛况已不可同日而语。

600年前的海淘奢侈品

不过元代建盏依然没有从中国的历史舞台上销声匿迹。

元末明初的文人陶宗仪还曾撰诗云:越笺题句披蝉翼,建盏行茶沃兔毫。

近年来,国人越来越热衷于从国外海淘奢侈品,找代购、找转运,甚至亲自去国外人肉带者都不少。然而在古代,情况正好相反。

1975年,朝鲜半岛西南部新安海域发现了一艘中国的元代沉船,造成轰动。该船被明确认定为1323年从我国宁波港起航,开往日本的商贸船,被简称为新安沉船。

这搜商船可不简单,这从船上出水的建盏,可以说是古时候“日本人从中国海淘奢侈品”的实例。

据记载,船上出水多只建盏,以束口、撇口的兔毫盏为主。 胎土、釉面兔毫结晶都具备典型的南宋建窑特征, 有的盏沿有缺损,有的盏沿特意镶铜扣,多数碗底有使用过的划痕。

元代时,饮茶习俗改变,建窑黑釉盏也已停烧。综合来看,这些盏在上船之前,就已经是旧物,年代应为南宋。

这些旧盏是被细心包装后装船的,有一只建盏还被特意放在圆筒状的木盒里(见下图),显然货主将其作为上品来珍藏。这说明船上的建盏即使残缺、有使用痕迹,毫纹也并不出众,也还是拦不住大洋彼岸买家的收藏之心。

宋元时期,日本的皇室贵族对中国产的瓷器丝绸等商品求之若渴。他们称这些来自中国的宝贝为“唐物”,贵族都以拥有“唐物”为荣。

由此看来,元代并非建盏烧制技艺命运的终点

那建盏到底为何断代800年?

如果说宋徽宗是推崇建盏的“段子手”,朱元璋就是那真正给建茶和建盏致命一击的“刽子手”了。这故事也需要慢慢道来……

话得说回到宋朝,当时,宋徽宗赵佶在内,王侯将相乃至平头百姓,无一不对斗茶一事乐此不疲。有“皇帝一盏茶,百姓三年粮”之说,可见斗茶所用茶叶需大量人力物力采摘制作。

明初,国家经过长期战乱已民不聊生,朱元璋出身贫苦,对权贵的浮华生活看不惯,如此奢靡之风是新兴的统治者所不能忍受的。

所以,1368年,朱元璋灭元,建明朝,年号洪武。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九月,朱元璋下令罢造龙凤团饼贡茶。

这是一个什么命令呢?简而言之就是:朱元璋一道命令下来,也就是三禁止,禁止大盏、大壶喝茶,禁止使用茶饼,禁止喝抹茶。上到官僚,下到百姓都必须遵守。

清蒋蘅《记十二观》述:“元时武夷兴而北苑渐废”。

明时北苑尽废。 建安北苑贡茶从五代闽国龙启元年(933年)设御焙, 到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罢造,历经四个朝代,二十六位皇帝,进贡朝廷持续达458年。

建盏是为茶而生的器物,与建茶一同进贡,一同兴盛,一同衰微。建茶罢贡,民间饮茶习俗也彻底改变,散泡法全面替代点茶法,建窑也彻底断烧建盏。

当然还有其它各种方面的因素,明朝的制茶技术实现了从蒸青到炒青的巨大飞跃,炒青茶无论在香味、滋味和饮用方式都远远超过以前的蒸青茶。

而这炒茶技艺的发展也促进了茶道走入寻常百姓家,饮茶方式也随之越来越日常便利。这也导致了过去的“斗茶”逐步淡出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舞台。

当然了,物极必反,盛必虑衰。文化遗产的存续,从来没有什么理所当然。这也是我们需要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的原因。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