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窑遗地位于闽北建阳市水吉镇,遗址总面积有十余万平方米,是中国宋代名窑之一,在世界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建窑以产黑瓷而著称(俗称建盏)。唐代始创烧,到了宋代尤其是南宋为极盛时期,至清代而终。建窑原是江南地区的民窑,北宋晚期由于“斗茶”的特殊需要,烧制了专供宫廷用的黑盏,部分茶盏底部刻印有“供御”或“进”字样。这种瓷器在日本被称为:天目釉。日本和韩国的茶道都非常重视 此物。它的胎体厚实、坚致,色呈浅黑或紫黑,器型以碗、盏为主。
建窑兔毫碗在宋代是非常有名的,是作为茶道用具,现在的大部分的中国老百姓,可能只知道紫砂壶,而不知道兔毫碗,实际上在宋朝的时候,宋徽宗就专门为这兔毫碗,写过一篇文章,叫做《大官茶论》,专门论述兔毫碗的,也就说皇帝为一个茶碗写文章的,历史上只有这么一种碗,一般来讲给皇帝的碗,下面要刻有“贡御”,或者“进盏”这个款。
建窑上述三个大杰作,其釉面斑纹都是在龙窑中烧成时天然形成的,它们属于铁钙系结晶釉,须在1300度以上的还原焰中烧成.由于这类结晶釉非常敏感易变,难以控制,加上氧化铁含量很高的坯体难以承受高温变化,要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的并具有美丽斑纹的优秀建盏非常困难,即使现代也难掌握,所以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盏非常稀少,市面上难得一见。
从烧制建盏的工艺特点可知,烧成一件优秀作品,必然伴随着大量的废品和次品,尤其在宋代.当我们走进古窑遗址,那令人惊讶的如山包状的废弃物堆积就不难看出这一点.那么建窑艺人为什么要烧制这种难度大,成功率低的茶碗呢?无疑,流行于宋代的斗茶文化艺术,是驱动建窑发展的根本原因,建窑的历史与斗茶历史息息相关。
宋代时期,随着品茶方式由"煎饮"到"点饮"的转变,斗茶习俗已在闽北民间兴起,"斗茶"又称"茗战",即以战斗的姿态决出胜负.斗茶不仅仅是决出茶的品质的优劣,实质上是一种追求精神愉悦的艺术化茶事活动.在斗茶艺术不断向更高境界推进的过程中,茶具的品质也须不断提高,才能适应需求。
建窑在晚唐五代时期是一个生产青釉器的普通窑场,到了五代宋初,改烧釉面无斑纹的黑釉茶盏,为宋代初期建盏的诞生奠定了基础.从青釉-酱釉-普通黑釉-建盏这个过程是渐进的,其显著特点是,坯釉的氧化铁含量越来越高,釉层越来越厚,使烧制工艺难度加大,生产成本提高,宋代初期建盏的出现,反映出宋代品茶艺术对茶具的讲究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