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所藏的中国陶瓷,时代从新石器时代直至明清,藏品极为丰富。然而其中被定为国宝的八件,全部是宋元瓷器;八件之中,有五件是用来喝茶的茶盏,且都是与传统的青白瓷大异其趣的黑釉瓷;五件之中,又有四件都出自同一产地——福建建窑(位于今福建北部建阳县吉水镇附近)。
所谓的“茶盏”,是与碗外形相似而略小于碗的容器,敞口,腹部斜直,像一个倒置的斗笠。饮茶之时,茶水量不过茶盏的四成。宋代饮茶之风极盛,茶色尚白,建窑黑釉茶盏(又名“天目”)因为方便观看水色又兼具美感而备受推崇,成为皇家指定的贡品。其中最名贵的有三种:曜变盏,油滴盏,兔毫盏。
兔毫盏指在茶盏的黑地之中,有无数像兔毫一样的细线交相辉映;油滴盏指在黑地之中,有无数闪闪发亮的小圆点,如油滴浮于水面,烧制成功完全出于偶然,人力无法控制,也正因为如此,真正的油滴盏底部反而没有“供御”二字,因为窑工们送去上贡的是比较容易烧成的仿油滴(在黑釉上人为施以白釉),目前我国收藏的油滴盏都只有残片,日本却藏有十几件完整的油滴盏;曜变盏则更是偶然中的偶然,原作“窑变”,指该窑的变种,一百万件中才可能烧成一件,璀璨夺目难以形容,世界上仅存三件,都藏在日本,被视为国宝小心珍藏。
此外,在茶盏的腹部与底部相接处,会看到两三处流下来凝聚成珠的釉滴,这是高温烧造导致釉层熔融垂流,像刚刚才烧成,摸上去仍会沾手的样子。而且釉滴的位置,准确地控制在这腹部与底部相接处,没越雷池半步。这仿佛千年前的一瞬间被永久定格,使人抚之而心驰神往。
建盏之可贵,在于它是中国茶文化鼎盛时期的见证;它的命运,也和茶文化的命运休戚与共。既然如此,不妨先了解一下中国的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略述
证明中华饮茶的最古文献出现在西汉。晋代郭璞说明了茶原始的饮用法:“可煮作羹饮”,“羹”是蔬菜的汁,好像是将茶叶烹煎而饮其羹。晋代开始出现把茶叶制成粉末放入热汤,搅拌而饮的喝法。前者是煎茶法的源头,后者是末茶法的源头。中华茶文化登峰造极之时,使用的就是末茶法。
从六朝到唐代流行的是饼茶,这种方法先将茶叶蒸后捣烂,做成饼状弄干,使用时再在臼子里捣成粉末。最初传入日本的就是这种末茶法,平安朝初期嵯峨天皇就曾有“吟诗不厌捣香茗”的诗句。后来又出现比捣更为精细的碾磨法。沏茶时用竹筷搅拌使之起泡沫,这是唐代陆羽记载在《茶经》中的方法。
饮茶之风在宋代达到鼎盛。福建建瓯已制出比饼茶更精细的团茶,在面上印龙凤纹样,专供朝廷,称为“龙凤茶”。其后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蔡襄更创制比“龙凤团”更为精细的“小龙团”献给朝廷,仁宗十分喜爱,下令年年进贡。龙凤团八枚的重量是一斤,小龙团是二十枚一斤,其价格是金二两,但虽有金而茶不可得,仁宗非常珍惜,就是重臣也很少下赐,所以如果拜领到此茶,皆宝藏珍玩,如来佳客,只是出之观览;碾之试饮,则想都不想。事虽风雅,却苦了当地的老百姓。据说欧阳修听说此事,大为震惊,说:“蔡襄是个读书人啊,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元代承宋遗风,末茶还是流行;明太祖立国后,因为团茶的制造费时费力,浪费民力,下令废止团茶,直接进贡茶叶,遂开后世将茶叶直接煎泡而饮的风尚。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