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最昌盛的时代,也是唯一一个知识分子主政的时代,宋太祖曾给子孙立下“祖宗家法”:不杀读书人。整个社会因此形成了崇文的风气,士大夫阶层的风尚往往被其他阶层争相仿效。黄庭坚曾说,士大夫平日里应与俗人一样,不需刻意做作;临大节而德行无亏,才是真正的“不俗”。因此宋代士大夫的品味最突出的特点,即倡导能在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中咀嚼出不一样的况味。宋诗追求“平淡中见山高水深”,宋文追求在平易畅达中见理趣,宋画追求淡雅中的神韵,都是这一品味的最好证据。
建盏施釉很厚,底部露胎,且在腹部与底部相接处有釉滴凝聚成珠,仿佛烧制时不经意滴落,与那些精致得过于谨慎的器具相比,带着一种粗率的亲切感,而且这种不经意往往很令人兴奋,因它能触发无穷遐想。
宋徽宗最喜欢的“兔毫”盏,听来有些陌生,不大容易想象。不过,你是否曾在下着春雨的夜里,偶然在路灯下抬头,发现在深黑的天空下,千丝万缕的雨线在橘色光晕中轻轻洒落?
“油滴”也似乎有点太俗;不过,你是否曾在某个寒冷的夜里,长时间地仰起头,兴奋地迎接一场盛大的流星雨?
至于“曜变”,就更难从名字上去想象它了,不过你若想象自己置身于浩荡宇宙之中,周围是无数璀璨星体,你的眼睛早已不够用,相信你就能略微体会那种无边无际,令人心驰目眩的灿烂。
建盏的黑,不是一片傻黑,是像夜空或深潭一样沉静的黑;其上的各种神秘斑纹,更是人为努力到极致,终于偶然间与自然之力相结合诞生的产物。宋代沏茶之法,考虑到本已来之不易的名茶,已是巧夺天工;再配以建盏这样的艺术品,一盏之中,犹如冬夜寒江,水色星光交相辉映,普普通通的饮茶一事,带来多少愉悦啊!
虽然现在只能从照片上目睹它们的风华,当我们深深凝视,仍能感觉历史像一卷从狭长山道中吹来的风,绵亘千年。最初烧成时,曾引起怎样的惊喜?曾被放置在什么样华贵风雅的所在,受到过谁的抚摸赞叹?在千年岁月中,辗转经过多少兵荒马乱,惊心动魄?终于被安稳珍藏,却因为身价太高再也不被使用,是否也会暗暗寂寞?
窑黑釉茶盏是中国茶文化中末茶法登峰造极时的见证;然而自明太祖废止团茶,开后世直接烹煎茶叶之风,流行近千年的末茶法终于衰微,建盏失去用武之地,三百年的辉煌走到了尽头;明清以来的中国社会,皆直接烹煎茶叶,甚至“不知末茶为何物”。今天云南的普洱茶据说继承了宋代团茶遗法,不过也只是将茶饼打碎煎着饮用,令人不无空藏美玉的感慨。
末茶法在中国衰微的同时(明初),却开始在日本日益兴盛,建盏重新受到推崇;到明末中国僧人隐元把煎茶法传入日本,才形成与末茶派对抗的煎茶一派。末茶之法在我国历近千年而衰,在日本至今不过六百多年,所以彼兴我衰的情形是不难理解的。建盏在日本受到长期重视也是很自然的事,这也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建窑油滴盏在我国尚无完器留存,日本竟藏有十几件;世上仅存的三件曜变天目都藏在日本;日本八件陶瓷国宝中有四件是建盏……等等。
万物的兴衰,都有自然的轨迹,我们也不必诸多感慨。即使只有书面记载,也不妨碍我们想象当年的风貌,更不用说能还看到硕果仅存的文物了。唯当心存感激与敬畏,了解器物背后牵连着的文化的来龙去脉,以及一些珍贵的细节,才不枉与它们相遇一场。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