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建盏工艺特殊,属于铁系结晶釉,其工艺特点是施厚釉、正烧(口沿朝上烧),釉水在高温中会向下流动,故口沿釉会偏薄,易烧干;同时也导致釉水在底部聚集,若施满釉,就会很容易导致【粘底】,所以建盏必须施半釉,从而导致部分坯体无釉,称为【露胎】。
釉水的流动,最后会导致釉的边缘形成聚釉、釉滴珠等现象,若形成似落非落的釉滴,可说是捕捉了建盏的动态美,别有一番趣味。
对于釉滴珠、露胎等现象,大家接受度较高,甚至会觉得非常古朴玄妙,所以虽然有人询问原因,但并不会误会成,带有这些现象的盏是次品。
而干口就“中枪”比较多。
其实从建盏工艺特征可以看出,干口其实和气孔一样,是建盏无法完全避免的现象。
那么回到正题,有干口的盏就不是好盏?错,大错特错,建盏首先要看做一个整体,某些花纹因温度更高,釉流动性更大,那么口沿的花纹必然比下方的薄,因此某些花纹的形成,必然干口。
比如兔毫盏,几乎所有的兔毫盏都会干口,无论宋代还是现代,为何?
因为兔毫盏的兔毫纹理能够出现,主要是因为釉的流动,在釉中加入了草木灰推动釉的流动。那么在1300度左右烧制时,建盏正烧釉开始向下流动,那势必口沿的釉会比下部分的釉薄,而形成干口。
其次是器型不同,有的器型比较陡,有的器型比较平缓,都会影响釉的流动,而工艺师在无法改变花色情况下,可以通过完善适合器型而匹配一个花色,达到最好的表达。
因此看建盏,看懂建盏,不是一朝一夕学会几个知识点就能够学得会。
要近看盏纹,远看盏韵。只有学会这两点,才能懂建盏。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