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建阳人,建阳市建窑建盏协会理事。父辈世代从茶,在京长大,从茶到陶,从京城复归建阳,潜心烧造建盏。国内最早参与建窑建盏大师级作品的运营和推广,历经建窑盛世复出的喧嚣,也创造过建阳本土建窑品牌云谷山的创建发展,生活中一茶人,现实中一匠人,热爱茶陶,痴迷建盏,寻求着一份平静和淡泊。
一位朋友曾写道:“阅尽千杯后,本已无心问盏,一次偶然的顾盼,却遇到它静静地端立于案,古朴而内敛。惊鸿一瞥间,恍然若梦,仿佛看见了古老村庄里的炊烟,看见了悠长巷子里的灯火微阑,繁华落尽,还是庭风山月伴随清茶一盏更让人流连……当茶汤注入,一盏在握,那些数百上千年前的日子,似乎突然又回来了。”——字里行间,皆是对建盏浓浓的喜爱之情。
相信许多爱茶爱盏的朋友,对建盏都有这样一种割舍不掉的情怀,陈旭就是其中之一。陈旭,建阳人,生于1984年,建阳“云谷山”建盏品牌的创始人。
他形容自己“生活中一茶人,现实中一匠人,热爱茶陶,痴迷建盏,寻求着一份平静和淡泊。”
谈及建盏,陈旭目光灼灼——他似乎仍记得当年建盏的辉煌。
建阳是建盏的发源地。据说,建盏在宋代盛极一时。当年,那些窑口上人马穿梭,热闹非凡。而岁月变迁,如今只有长长的龙窑遗址还依旧卧在山坡上,让人遐想昔日的繁荣。而穿过岁月的尘埃,建盏再次出现在世人眼前时,已是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那时候,它粗粗一个剪影,便已轰动陶瓷界。
之后,现代建盏仿制业开始发展起来。
陈旭于2014年从北京回到家乡建阳,创建建阳本土建窑品牌“云谷山”。
据陈旭说,“云谷山”原是陈旭父亲创建于1993年的茶叶品牌。对于这个名字,他也很喜欢,于是拿来用做建盏品牌。
这一切都源于他向往的先贤生活。据说,南宋知名的理学家朱子,曾在云谷山搭建了三间房子,名为晦庵草堂,他们在此“耕山、钓水、养性、读书、弹琴、鼓缶,亦足以荣而忘死矣。”(《云谷记》)他与弟子在此修习,写下了“寒云无四时,散漫此山谷。幸乏霖雨资,何妨媚幽独。”的不俗诗句。
“云谷山里有着无穷尽的故事。”陈旭说,晦庵草堂虽已不在,但它今生的故事,却在建窑的复兴盛世中刚刚开始。
“我希望能汲取一些与宋朝和建阳相关的往事,执古之道,以御今之友。”陈旭说,他向往的一种生活是:在古今交织的茶烟屡屡中,取一纸乌色的建窑盖碗,一只清秀的公道,釉光闪亮的小茶盏,构成席上一片通透华贵的青黑釉色,足以侍奉君所痴爱的茶事。
除了推广品牌,从3年前开始,陈旭也开始烧制建盏。“我喜欢制作建盏的过程。当我第一次开始烧制建盏时,我就喜欢上了这种感觉。”陈旭说,这种感觉似乎与生俱来,无法用言语表达。“每次开窑都会很有新鲜感,很激动。”
他制作建盏的时间,基本上都在下半夜。每天晚上12点之后,他就开始挑土、炼泥、拉坯、上釉……经过多年实践,拉坯于他已是轻车熟路,釉水的配制也有共通之处,但难把握的是窑温控制——建盏的黑釉属于结晶釉的范畴,建盏的釉色斑纹是“天工”与“人巧”的高妙邂逅,窑温的变化,使釉面产生奇特的花纹。温度低,花纹出不来,温度高则产生开裂、冒泡等现象,前功尽弃。
虽然历经数次失败,但建盏“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独特魅力深深地吸引着陈旭,他不断烧制、记录、总结,更不惜废数窑实验,不断调整,终于打造出了自己“心水”的器物。
陈旭坚持采取传统工艺制盏,“目的是,想在一碗茶事中,打造手感与心灵的共鸣”。而他烧制的每件手作茶器,都会打上”旭”字款,以此纪念。有专家评价,陈旭的建盏不仅达到质似,而且达到形似、神似的标准。
陈旭烧制的建盏,有古拙深远的黑,炫目华彩的蓝,凝露苍苍的茶沫等经典釉色。他也喜欢给建盏取各种好听的名字,诸如锦麟、花庐、方圆、心盏等等。“锦麟是原矿胎釉,经高温烧就,釉色贵变,星片闪烁如麟。日光下红蓝闪耀,桃色呈金汤视感。此釉烧造条件复杂,成品难得。”
如今,陈旭与建盏的情缘还在继续。他依然像个朴实的匠人一样,沉默且满怀欣喜地烧制建盏,在每次开窑的那一霎那,都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惊喜。
他沉入其中,甘之如饴。
而对于未来,陈旭说,因为热爱,所以持续。他会继续用心烧制建盏,制作出自己满意的优秀产品,并将“云谷山”品牌推广至更多人知。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