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说: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建盏,用最原始的胎土,手工的制作,在火的催化下,呈现了千变万化的美丽,完全是崇尚自然的精神产物,然后开出了建阳土地上最美丽的花。
建盏,或许大多数人都并不熟悉,甚至今人都很少用盏来形容杯子,印象中,盏是一个雅气十足的字眼,光是这个字就充满着古朴之风,一直觉得使用茶盏之人必是一袭白袍,仙风道骨,隐于山林,洞察万千。
求诸辞典,盏指的是小而浅的碗。何谓建盏?建盏是产于福建建阳的瓷器茶盏。此种茶盏盛行于宋代,一般而言阔口小足,胎体厚重,瓷胎质地粗糙,盏的外壁下部和足底因不施釉而胎体外露。建盏的瓷胎和釉料同样产于建窑所在地——建阳,由于含铁量较高,瓷胎又比较厚,露出的胎体呈灰黑色,俗称铁胎。它的釉色则呈乌黑、青黑或紫色等深色调。由于在烧制过程中,窑内能够达到1350℃的高温,釉料中的铁离子会析出,在釉面上发生流动而形成独特美妙的花纹,即所谓“兔毫”纹,建盏也正是因此而以兔毫盏之名更为人所知。
建盏在我国两宋时期,一直是饮茶器具的极品,贵戚权门竞相追逐,文人雅士争相吟咏。虽然目前留下的记载并不多,但从“兔毫紫瓯新”、“忽惊午盏免毫斑”、“建安瓷盌鹧鸪斑”、“松风鸣雷兔毫霜”、“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鹧鸪斑中吸春露”的只言片语中亦可看出宋人对建盏的喜爱程度极高。
事实上,建盏的兴起,得益于宋代有个“不靠谱”宋徽宗,这位鼎鼎有名的皇帝,历史上对其评价是:琴棋书画诗酒茶无一不能,极爱文人风雅之事,唯不能为君尔。他一生爱茶、嗜茶,并亲自撰写的《大观茶论》,详细记述了团茶的采制工艺、点茶方法、点茶器具、斗茶风俗,极大地推动了宋代斗茶文化的发展。而建盏由于“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取其燠[yù]发茶采色也。底必差深而微宽,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然须度茶之多少,用盏之大小。盏高茶少,则受汤不尽。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的特点正契合斗茶要求,而被宋徽宗确立为宋代斗茶第一盏,宋徽宗也可谓古今第一建盏代言人。
物极必衰,建盏在经历了宋代的鼎盛后,至元明清时期一度衰落至断烧,烧制技艺也因此失传。1979年后经过一批建阳人不断努力,钻研古法,建盏才又重新走进人们的视线。2011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正式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建阳第一批建窑建盏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烧制的当代建盏作品,近年来也被广大建盏爱好者所喜爱、追捧,其价格更是水涨船高,在不到10年时间里有的甚至翻了好几倍。
就目前来说,从釉色类别到器型,当代建盏都已经有很大的突破,既有值得收藏的工艺美术类瓷器,也有适合平时使用的日用类瓷器,品种和花色也越来越丰富,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
茗战首选:建盏看似普通,然则单纯不单调,朴素不粗鄙,禁得住时时细品,耐得了日日把玩。釉色深沉莹润,适合点茶茗战。
软水活水:建盏以铁胎泥为料,茶的水质会变得柔软甘甜无比,起到了活水软水顺口的功效,故用建盏品茗和用铁壶煮水、用银壶煮水,皆具有异曲同工之功效。
斑纹天成:斑纹朴素平和,但变化万端,各种名品,不一而足。特别是有一种曜变斑,梦幻如宇宙星空,蓝光闪耀,使人不胜冥想,如痴如醉。
茶,因为盏
退去了初入凡尘的青涩,变得内敛、深邃;
盏,岁月不落尘埃,它充满灵性。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