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品点茶之妙 忆宋时风雅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点茶,起于唐,盛于宋。宋代点茶是一种时尚,上至官家,下至普通百姓,无不以饮茶为时尚,饮茶之法更以点茶为主。

正因有此风雅生活,在宋朝三百年的时光里,茶事活动盛行,也促使了茶具的生产制作。宋人追求生活品味,使得制作的茶器无论从审美还是工艺水平,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现在人们仍然对它趋之若鹜。

品点茶之妙 忆宋时风雅
 

宋 / 代 / 点 / 茶

 

对宋人来说,点茶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解与尘心消百事”的生活之道。许多宋朝士大夫都撰文述说茶道,如蔡襄著有《茶录》,黄儒著有《品茶要录》,周绛著有《补茶经》,甚至宋徽宗赵佶也御笔亲书《大观茶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品点茶之妙 忆宋时风雅
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照
  七汤点茶法,就是《大观茶论》中最为精彩的部分,对点茶技巧说明得非常详细、对茶筅搅拌的轻重、方式也多有著墨。 一汤:量茶受汤,调如融胶。环注盏畔,勿使侵茶。势不砍猛,先须搅动茶膏,渐加周拂,手轻筅重,指绕腕旋,上下透彻,如酵蘖之起面。疏星皎月,灿然而生,则茶之根本立矣。第二汤自茶面注之,周回一线。急注急上,茶面不动,击指既力,色泽惭开,珠玑磊落。

品点茶之妙 忆宋时风雅
三汤多置。如前击拂,渐贵轻匀,同环旋复,表里洞彻,粟文蟹眼,泛结杂起,茶之色十已得其六七。

品点茶之妙 忆宋时风雅
四汤尚啬。筅欲转稍宽而勿速,其清真华彩,既已焕发,云雾渐生。

品点茶之妙 忆宋时风雅
五汤乃可少纵,筅欲轻匀而透达。如发立未尽,则击以作之;发立已过,则拂以敛之。结浚霭,结凝雪。茶色尽矣。

品点茶之妙 忆宋时风雅
六汤以观立作,乳点勃结则以筅著,居缓绕拂动而已。

品点茶之妙 忆宋时风雅
七汤以分轻清重浊,相稀稠得中,可欲则止。乳雾汹涌,溢盏而起,周回旋而不动,谓之咬盏。宜匀其轻清浮合者饮之。

品点茶之妙 忆宋时风雅
 

这种技艺高超的点茶方式,正是宋代发达的茶文化集大成的体现,也是宋人风雅的生活意趣。

 

点 / 茶 / 用 / 具

 

说到宋代茶具,最广为人知的当属南宋审安老人的《茶具图赞》,其以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12件茶具图形,称之为“十二先生”。

其中“韦鸿胪”指的是炙茶用的烘茶炉、“木待制”指的是捣茶用的茶臼、“金法曹”指的是碾茶用的茶碾、“石转运”指的是磨茶用的茶磨、“胡员外”指的是量水用的水杓、“罗枢密”指的是筛茶用的茶罗、“宗从事”指的是清茶用的茶帚、“漆雕密阁”指的是盛茶末用的盏托、“陶宝文”指的是茶盏、“汤提点”指的是注汤用的汤瓶、“竺副师”指的是调沸茶汤用的茶筅、“司职方”指的是清洁茶具用的茶巾。

品点茶之妙 忆宋时风雅
 

除了茶具品类,宋代对于茶具颜色和质地也追求极致。由于宋代茶色尚白,为了争取较大的反差显示茶色,宋人多使用厚胎黑釉茶盏,建窑建盏便成为了大家的宠儿,盛极一时。

品点茶之妙 忆宋时风雅
 

然自宋灭元兴,盛行了数百年的宋代点茶风尚不再。明太祖朱元璋下诏罢贡团茶后,点茶技艺湮灭失传,具审美趣味的点茶茶具也因此失宠,只剩下那些茶具见证了一个在茶文化史上独特审美价值的时代。岂不哀哉!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随身携带建盏主人杯,只是一种生活态度!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