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随身携带建盏主人杯,只是一种生活态度!
▲ 胡金花
胡金花,女,建阳水吉人。1978年任建阳县瓷厂技术员,从事陶瓷工作40多年。1979年10月随建阳瓷厂加入了“建盏釉恢复研究组”,担任建盏釉恢复研究组成员。
▲ 水吉龙窑遗址·世界最长龙窑135.6米
建阳制陶瓷历史悠久,唐代古窑址将口乡仙奶岗,当时生产大量碗、盘、灯盏、碟等瓷器。宋代,水吉镇(当时隶属瓯宁县)的乌泥窑,所烧的兔毫釉最负盛名,如兔毫、鹧鸪斑,为瓷器珍品,底部偶刻“供御”字样。到明代有新窑烧制釉的斑纹,名为“油滴”、“菊花、“禾芒”,产品运销日本等国。明代,回窑(童游乡)的里窑、外窑,生产青瓷。清代,莒口乡的樟布窑及水吉的大路后门生产青瓷。1973年在南朝鲜新安海底打捞出来的沉船仓里,就有水吉建盏、瓷器。
▲建阳陶瓷厂旧址
民国时期瓷器制造业衰弱,仅有水吉、后井村、南山村及小湖与马坑园历村等几处窑场生产瓷器。解放后,1956年水吉镇、南山村半岑联合成立南山瓷器合作社,生产粗瓷。1958年升级为地方国营建阳瓷器厂。1961年与建阳铁厂合并(原厂址池中),迁至池中,更名为建阳县陶器厂(因原铁厂陈垱农场有一制陶窑生产陶器),为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县经委。1964年更名为建阳县瓷厂,生产出口细瓷及瓷雕产品。1971年开始生产低压电瓷,1977年开发生产一万伏高压瓷。
建窑兴盛于两宋,被列为中国八大名窑之一。建盏曾是宋代皇家御用茶器,也是士大夫斗茶珍品,为文人雅客所追捧咏颂。元代中晚期, 随着战乱和社会时尚的变化,建窑建盏烧制技艺断代700多年。直至1979年10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倡导和协助下,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与建阳瓷厂合作对建窑兔毫釉产品进行恢复研究,从全国抽调了一批专家学者组成恢复建窑的研究小组,系统地研究烧制工艺技术和产品造型。
▲恢复宋代建窑兔毫釉(建盏)专家组成员合影
专家组成员合影:胡金花(第一排左一)、范林芝(第一排左二)、刘唐慎(第二排右三)
当年研究小组的副组长,便是我们今天的主人公——胡金花!
▲ 胡金花
胡金花,从事陶瓷工作40多年,多项釉水保密配方的持有人。1978年任建阳县瓷厂技术员,1979年10月随建阳瓷厂加入了“建盏釉恢复研究组”,担任建盏釉恢复研究组成员。
在中央美术学院,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的倡导和协助下,她在建阳瓷厂开展了“建窑兔毫釉”釉水的研究试制工作。经历数万次坯釉配方调试,以及数千次烧成工艺的改进,在组员的配合之下,于1981年5月,历时17个月,在传统的龙窑,倒焰窑,电窑中成功的烧制出了兔毫盏,使得国之瑰宝重焕异彩。
1981年5月,通过了省科委主持的技术鉴定。全国著名的陶瓷、工艺美术、考古等方面的专家、教授高庄、祝大年、傅振伦、邓白、陈显求等出席鉴定会。
鉴定意见认为:恢复试制的兔毫釉碗盏,无论在造型、釉面效果上,都具有宋代传统风格和特点,部分产品不仅达到了形似、质似,而且还达到了神似,其结构本质也与古瓷基本相同。
▲ 胡金花
然而,就在这个档口,胡金花却选择了功成身退,既没有依靠专家小组成员的身份为自己扬名,也没有利用率先烧制出兔毫盏的契机为自己谋利。而是以一介探索者的态度继续埋首于建盏技艺的钻研中,40多年默默无闻的研究窑变釉,成就了胡金花在釉水方面的颇高造诣,是多项釉水保密配方的持有人。为后来更多的建盏研究工作,作出了釉水方面的基础贡献!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