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柴烧建盏是对宋代建盏真正意义的传承。

北宋中期,在福建督造贡茶的宋廷重臣蔡襄总结数十年来的斗茶习俗,撰写了一部茶艺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茶录》。《茶录》问世后,斗茶文化推波助澜地在朝野传播,建盏中的优品成了皇族、士大夫不惜重金追寻的宝物,文坛巨匠畅怀讴歌的极品,建窑由此进入鼎盛时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烧制底足铭有“供御”、“进盏”的建盏进贡朝廷。

建盏之所以受到茶家青睐,其魅力主要在于盏内含丰富的矿物质和釉面斑纹。如果没有斑纹,则只是普通的黑釉盏,即使坯质再好,釉色普通,这种盏也不会有太大特色。建盏按照其自然产生的斑纹被区分成不同的品级,建盏的制作工艺就是围绕着斑纹进行,建窑的兴衰和它留给后人的许多难解之谜,就隐藏在这些变幻莫测的斑纹之中。

烧制一只建盏,用建阳水吉当地的陶泥做好坯体后,还要上釉,再等晾干装匣钵入窑柴烧。坯体在龙窑里焙烧超过1300度、停火封窑数天,让斑纹自然形成,由于这类结晶釉在窑炉高温中会出现变化,难以控制,龙窑烧制一件外观没有缺陷又具有兔毫或油滴等斑纹的建盏难度极大,即使非常用心,其成品几率也非常低。

建盏艺术就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艺术,是纯粹的陶瓷天成自然艺术。从青釉到酱釉到普通黑釉再到建盏釉,其显著特点就是坯与釉的氧化铁含量逐步增高,釉层厚,生产成本提高,烧制工艺难度也加大。

70年代末,福建省博物馆的考古学者和厦门大学的师生对建阳芦花坪窑址的几次发掘,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确定了“建盏是在龙窑中烧成的”,证明了建盏的烧造年代创于北宋,盛于南宋。

1979年9月,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福建省轻工所和建阳瓷厂等单位组成建窑宋瓷建盏科研小组,进行建盏实验。1981年3月向社会公布了仿宋兔毫盏样品,此后,建盏重新进入百姓视野,并逐步走入市场。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