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建盏小镇水吉村”的崛起密码(上)

清澈的南浦溪奔流不息,千年古镇濒水而居。

由第一财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全国68家媒体主办的“2016中国最美村镇”评选活动,8月底初评结束,建阳区水吉镇在全国500余家村镇角逐中胜出,顺利入围前100名。为此,组委会派出14家媒体记者来到水吉镇,用“长枪短炮”记录着青山绿野、稻浪红荷、宁静的村庄、宽敞的街道、炽热的窑火、百姓的笑靥……探寻这个建盏小镇迅速崛起的发展密码。

“水吉镇在2011年被省政府列入第二批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乡镇,去年又被确定为全省第三批小城镇机构改革试点镇。围绕着‘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的构想,这些年,水吉镇以打造‘建盏小镇’为目标,利用自身山水资源、历史人文等独特优势,推动发展要素集聚、产业转型升级和历史文化传承,使千年古镇焕发了新的活力,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镇党委书记吴政禹告诉记者。

产业定位力求“特而强”

建盏,无疑是水吉镇最耀眼的“历史名片”。

建窑,中国古代名窑之一;建盏,以独特的黑瓷魅力,曾与青瓷、白瓷三分天下,备受贵族、士大夫的青睐。“兔毫连盏烹云液,能解红颜入醉乡”,宋代皇帝宋徽宗的诗赞,为建盏的风靡作了最好的注脚。

水吉,建窑建盏的发源地。曾经“百窑相连,窑工数千,窑火昼夜不熄。”如今,仍遗存国家级保护文物、长达136米的全国最长的建盏龙窑。

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的风雨,湮没了建窑建盏800年。

近十年,在当地政府和一些有识之士的不懈努力下,建窑建盏走上了复兴之路。2011年5月,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产业选择决定小镇未来,特色是小镇的核心元素,产业特色是重中之重。”水吉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聚焦历史经典产业,通过产业结构的高端化,推动制造供给能力的提升,通过发展载体的升级,推动建盏产业焕发青春、再创优势。

概括起来,就是找准特色、凸显特色、放大特色。

许家有、孙福昆、蔡炳龙、熊忠贵……这些建窑建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是建盏行业的领军者,通过他们的传帮带,一些80后、90后的年轻人迅速成长为建盏烧制的骨干力量。

与此同时,水吉镇以连续三年每户贴补3000元租金的办法,扶持建立建盏文化交流中心,目前已入驻商家90余家。近期,政府又将投资400余万对建盏文化交流中心街道进行升级改造,包括设置人行道、强弱电下地、雨污分流、植树绿化和店招改造等,以打造高标准的建盏对外展示、交流、宣传、销售的窗口。

热情高涨的民间投资,让水吉的建盏业风生水起,凝聚起蓬勃的扩张力量。据统计,目前水吉境内登记注册的建盏企业、个体户有514家,未注册登记的有100余家。“芦花坪”、“吉玉坊”等品牌逐渐成了建盏的代名词。

注: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文章来源于“网络”,部分图文整理来自网络,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侵权,请第一时间联系仙子删除,谢谢!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