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了文学艺术的创作
由于皇家的推崇,斗茶成为北宋一项最时尚的活动。从皇宫到村野,文人雅士,僧侣仙道,纷纷迷恋这个象征着盛世清尚的茗战。尤其是文人雅士的参与,把斗茶文化推向了极致。彼时,朝野内外的文人,诸如苏轼、欧阳修、黄庭坚、杨亿、杨万里、范仲淹等人几乎都写过关于斗茶或建茶的诗文,其中时任从事的大武夷地区浦城人章岷的《斗茶歌》及其好友范仲淹的和诗堪称绝响,可惜章岷的《斗茶歌》失传,但范文正公的和歌被传唱了八百年。
此外,斗茶的盛行还极大丰富了画家的取材,在旷世臻品《清明上河图》中也有斗茶的场景描绘,唐宋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以斗茶为主题的绘画作品,如唐代阎立本的《斗茶图》、北宋宋徽宗的《文会图》、南宋刘松年的《茗园赌市图》、元代赵孟頫的《斗茶图》等等。
促进制茶技艺的研发
为了能在斗茶中获胜,从而成为贡品,享受入贡的实际好处和荣耀,许多茶农挖空心思研究茶叶的制作技艺,在茶官和转运使的领导下,闽北制茶技艺长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成为多种制作技艺的发源地,如唐代研膏、蜡面、建州大团,宋、元代的龙凤团茶,明、清的散茶制作都处于领衔全国的地位,并催生了乌龙茶、红茶、白茶三大茶类,让闽北独占世界六大茶类发源地的半壁江山。
斗茶“斗”出好品牌
在历史的长河中,北苑贡茶、建茶、武夷茶从茶叶王国中脱颖而出,也得益于闽北斗茶文化的盛行。斗茶作为遴选贡茶的重要手段,客观上推动了闽北茶品牌的形成,造成“龙团凤饼,名冠天下”的品牌效应,通过斗茶文化,闽北迅速被世人所知晓,扩大了闽北的知名度,让世人趋之若鹜,让闽北、武夷山名声大振,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从“斗茶”到“逗茶”
茗战遗风随着武夷茶文化的传播进入了千家万户,成为茶馆文化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因其具有很强的普及性、参与性和趣味性,使得这个既有丰富内涵和实用价值,也有丰富表现和表演形式的“斗茶”演变成娱乐性活动逗茶。那些好茶的雅士,常常怀揣好茶出没在茶馆、茶艺居,约上三五茶友,挑战茶馆的、茶友的好茶,借茶发挥,评茶鉴水,口若悬河,往往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妙语,仅图分享茶韵之妙,并无争逐名利之功,在茶水和口水战中打发着茶余饭后的闲暇时光。人生美景之美,乐事之乐,尽在趣逗一杯茶中。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