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随身携带建盏主人杯,只是一种生活态度!
建盏的奥秘在哪里?
有人寻觅每一页泛黄沉静的古籍;
有人触摸每一颗殷红沧桑的砂砾;
有人守望每一簇纯青炽热的火焰;
有人领会每一个游刃有余的技艺。
龙窑柴烧被认为是最接近宋代的建盏烧制方式。建盏柴烧不是简单的woodfire,它需要一系列和宋代烧盏尽可能相似工具和材料,巨大的龙窑、带着釉气的匣钵、油亮而齐整的松木……复原了这些烧盏必备,似乎就有理由相信,我们可以再现建盏从泥到器的蜕变,稍稍满足对“宋”的追溯。
建阳山多,本地人对山司空见惯。唯独对建阳第一山庵山有别样的情愫。建阳人范进发也是如此。宋代龙窑依山而建,现代的龙窑同样要依赖着山的坡度,更要倚仗山的灵气。庵山上有千年的灵泉,如果在庵山下建造龙窑,上水下火,水火既济。
于是,范进发就在庵山脚下建造了一条龙窑,长25米、坡度18度、三个窑门、17目的直通龙窑,耐高温的窑墙,保证能坚持到1300度以上;阶梯式的开放窑室,既便于装摞匣钵,又能让空气和火焰自下而上地流动。
人类的祖先,会烧火便学会了烧陶。最早烧陶并没有窑,他们只是在平地上堆烧陶器。而后因为种种的不满足,才挖了洞穴来烧陶。穴中烧缶,就成了窑。建阳的宋代龙窑算得上最高级的瓷窑,现代的电窑、汽窑都未必能比得过。
范进发时常在想,庵山窑如果有理想的话,它想做什么呢?推陈出新吗?这并不现实。宋人的烧瓷技艺、宋人的审美、现代人都还未能参透。因而,庵山窑一心只想模仿宋代最好的建盏,烧出建盏的古早味。
烧盏就如同做建阳的光饼,炉子有了,还需要正宗的原料。原料一旦改变,也就失去了寻找老味道的线索。宋代烧盏的原料没有经过科学的配比,精准的量化,使得千盏千面,像每一朵花,每一片叶子一样,富有个性。
因为害怕复制,范进发对原料有了一个近乎严苛的要求。庵山窑只用建阳当地的红土和釉矿,调配泥料和釉水要全凭匠人眼和手的经验了,放弃科学化的配比,不去干扰每个建盏的生长,让它们回到原来的样子。
食材备好,炊具俱全,没有巧妇是不行的。投建庵山窑的范进发,只有烧盏之心,却并无烧盏的技艺。然而,种得梧桐树,自有凤凰来。讲究并且苛刻的庵山窑,终于吸引了一批优秀的匠人。庵山窑不是某一个匠人的窑口,而是建盏柴烧匠人的聚集地。如果把烧建盏比作音乐的话,电窑烧盏就好比一个人的吉他弹唱,而龙窑柴烧就堪比演奏一出交响乐。拉小提琴、敲鼓,装窑,投柴,合理的组织,默契的配合,才能完成一项宏大的艺术。
与其说建盏是做出来的,不如说建盏是长出来的。庵山的每一场雨,每一阵风,每一棵树都滋养着庵山窑里建盏。庵山窑作为一个龙窑,它是先民造物智慧的延续,是原始而先进的烧盏之器;庵山窑作为一个品牌,它是严格的品控,更满怀对宋代建盏的爱慕之情。
庵山窑,以开放之心对匠人,以严苛的标准对建盏,只为向宋代经典致敬!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