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与茶相关的活动,我们脑海中大多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二三文人雅士,或于庭院,或于深山,相对而坐,品茶论道。似乎茶这种饮品,生来就与清静、雅致相关,不喜纷争,温润安宁。然而在宋代,一种名为“斗茶”的活动却红极一时,广受欢迎。各位恐怕要问了,这茶并非蛐蛐、雄鸡一类动物,如何能“斗”呢?斗茶又有哪些规矩?别急,倒上一杯清茶,待静小象为您慢慢道来。
斗茶,又称“斗茗”,最早见于唐人冯贽所作的《记事珠》,文中记载了唐代福建地区茶农间流行的游戏——相互品评各家制作的茶叶,民间戏称其为“茗战”。
到了宋朝,斗茶这种富有雅趣的游戏,更是风靡全国。下至贩夫走卒,上至皇家贵胄,都对斗茶情有独钟。而掀起这一斗茶热潮的,正是北宋历史上有名的不务正业的皇帝,宋徽宗赵佶。
宋徽宗赵佶,是一个“被当皇帝耽误了的艺术家”。他一生留下两千余幅花鸟画,皆为画中珍品,书法方面更是自创“瘦金体”,可谓是琴棋书画无一不通的艺术全才。这样一位艺术家皇帝,遇到斗茶这种既考验技术,又考察审美的活动,怎么能不动心?他不仅在画作中描绘宫人点茶过程,更要亲手点茶,与群臣斗茶。
在这样一位爱茶的皇帝的带领下,斗茶文化蔚然成风,从民间娱乐变成贵族消遣,规则也随之变得复杂多样。将斗茶规则整理成体系的依旧是宋徽宗赵佶,他所撰写的《大观茶论》,和北宋另一位大书法家蔡襄所作的《茶录》共同成为宋代经典的斗茶指南。
看了这么多关于斗茶的历史渊源,大家一定对如何斗茶充满了兴趣。接下来要说的就是斗茶的具体流程,虽然只是小小一杯茶汤,制作过程却也要过五关斩六将。
斗茶的第一关是茶饼和泡茶用水。斗茶的茶饼要选择当天制成的,一旦过夜颜色就会黯淡发黑。最好的茶饼颜色晶莹透彻,没有杂色,质地紧密坚实,碾时铿然作响。
斗茶用水以清、轻、甘、洁为标准,其中上品要属镇江中泠泉水、无锡惠山泉水,但若不便取得,以清洁山泉代替即可。
有了优质的茶饼和水,还需要与合适的茶具配合。斗茶所需茶具共有罗、碾、盏、筅、瓶、杓六种,每样都有优劣之分,对于茶汤成色有重要影响。
罗——即茶筛,筛底要细密透气,绢面绷紧,才能使筛出的茶末轻盈。
碾——以银制最佳,其次是熟铁,不可用未经打磨的生铁制作茶碾,否则会使茶的颜色大打折扣。碾槽要深峻,槽底平直,碾出的茶末才会粗细均匀。碾轮要锐利轻薄,方能迅速、有力地碾碎茶饼。
盏——以青黑色釉面为贵,尤以建安出产的黑釉上有兔毫样白色斑纹的茶盏为上品。这种茶盏较厚,易于保温,且盏底既深又宽,利于点茶时搅拌出乳沫。黑色的茶盏可以衬托出茶汤的雪白,故而不采用后世常用的青白色茶盏进行斗茶。斗茶人还必须根据茶量的多少,选择大小适宜的茶盏。若茶盏高茶汤少,就会掩盖茶的色泽,茶盏小茶汤多,茶就不能充分受热。只有使茶盏保持适宜温度温热,才能泡出好茶。
筅——是用于搅拌茶汤的工具,形状类似扫帚。茶筅要选用苍劲的竹子制成,其柄要厚重,好借以用力。头部的竹束要疏落有力,像剑锋一样,这样即使不慎搅拌时用力过猛也不会出现浮沫。
瓶——即茶壶,是用来盛放沸水的器皿,以金银质地为佳。斗茶人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大小、形制适当的茶壶,如需水流紧密不分散则选用有一定曲度、壶口稍大的茶壶,如需稍添沸水又不滴水则选用壶口小而尖的茶壶。
杓——即为茶匙,容量为一盏水左右。若不足一盏则要补上,多过一盏就应倒回瓶中,但要注意不能反复倾倒,否则茶汤就会变凉。
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下面要考验的就是斗茶人的手法了。斗茶时所用手法名为分为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六步,其中最考验斗茶人技艺的就是点茶。
首先要取适量茶末放进茶盏,加少量沸水,将茶末与水调和成胶状茶膏。片刻之后,再正式注入沸水,用筅搅拌。精于此道者可注水七次。
第一次注水要环绕茶盏的边缘,不让沸水冲散茶末。之后用筅搅动茶膏,渐渐加力。手指绕着手腕旋转,动作小而力道重,将茶汤上下搅拌得透彻,就像发酵的酵母在面上慢慢发起一样,汤花随之如星月般从茶面上灿烂地生发。点茶的根本就在于这第一次注水。
第二次注水要从茶面上注入,先要绕茶面注入细线一样的一圈,然后迅速注水提瓶,令茶面纹丝不动。同时用力击拂,茶的色泽渐渐露出,茶面上泛起珍珠一样的汤花。
第三次注水要多,像先前那样击拂,逐渐减轻力道,均匀搅拌,围绕着盏心,顺时针反复击拂,直到盏里的茶汤变得透明,粟纹、蟹眼似的汤花泛起凝结,此时茶色已得十之六七了。
第四次注水要少,筅搅动的幅度稍宽,速度不要过快,这时茶的光彩完全焕发,云雾状的泡沫渐渐从茶面生起。
第五次注水可以稍微不受约束,搅动筅要轻松、均匀、透彻,此时茶面的泡沫已经结成云雾或雪花,茶色全部呈现出来。
第六次注水是要看茶的立作状态。如果茶面上有乳点状的突出凝结,只要用筅缓慢地环绕茶面拂动即可。
第七次注水是为了分辨茶的轻重清浊。观察茶汤稀稠是否适中,合适了就可以停止。这时茶面上细乳如云雾汹涌,好像要溢出茶盏腾空而起,在盏的周围回旋不动,叫做“咬盏”。
斗茶不拘人数,参加者自备茶饼,现场制作,完成后大家轮流品评,赛制多为三局两胜制。首先要看的是汤色,纯白最佳,青白、灰白、黄白略逊一筹。其次看的是汤花,即汤面的泡沫,标准有二:色泽与水痕出现时间。汤花颜色雪白,能久聚盏边,形成“咬盏”者为上。
若汤花消散,露出水痕则为下品,故而斗茶术语将胜负判定称为“相差几水”。除了最为重要的汤色、汤花两点之外,茶叶的香气、茶汤的醇度、点茶的手法、茶具的优劣、煮水的火候、茶叶及水的质量等方面也会综合起来纳入最终评价标准。只有将每一方面都做得尽善尽美,方可在斗茶中立于不败之地。
怎么样,斗茶过程是不是充满雅趣呢?
说起斗茶,是为了品味茶之好坏,实际上也是古人对生活的热爱所生出的闲情雅致。那些年虽没有手机电脑,但娱乐消遣的方式却一点儿也不少,而且玩儿的真正是有趣、有味、有学问。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