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随身携带建盏主人杯,只是一种生活态度!
从《大观茶论》识千年建盏
宋朝是我国茶文化发展最鼎盛的时期,
上至君王下至黎民百姓无不崇尚品茶与斗茶。
《大观茶论》是一部我们研究茶文化的重要的文献,
也是今人研习茶艺的入门手册。
它的作者宋徽宗赵佶,
这位皇帝是位极具艺术气质的皇帝,
虽治国无方,却多才多艺,
他所著《大观茶论》对于
我国茶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大观茶论》首为序论,
次分地产、天时、采择、蒸压、制造、
鉴辩、白茶、罗碾、盏、筅、瓶、
勺、水、点、味、香色、藏焙、
品名、外培等20目,
简直就是一部关于茶的百科全书。
书中尤其对于盏的选择与应用有非常大的讲究,
也是今天我们制作与鉴别建盏的标准。
《大观茶论》书籍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取其燠发茶采色也。
底必差深而微宽,
底深则茶宜立而易于取乳,
宽则运筅旋彻不碍击拂,
然须度茶之多少。
用盏之大小,
盏高茶少则掩蔽茶色,
茶多盏小则受汤不尽。
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这里说的盏就是建窑的黑釉盏,
称这为“建盏”或“建黑”,
是当时八大名瓷之一。
那么为什么宋徽宗如此偏爱建盏呢?
宋徽宗品茗图
宋朝的斗茶文化发展的相当鼎盛,
斗茶的胜负标准是,
比茶汤表面的色泽与均匀程度,
汤花面以鲜白为上,
像白米粥冷凝成块后表面的形态和色泽为佳。
因汤花贵白,
好的茶汤要有一层极为细腻的
白色泡沫浮于盏面,
水与茶交融似乳,
只有在建窑的黑釉盏里才会看得历历分明。
也因为黑釉盏胎体较厚,
所以它的散热比较慢,
有利于“咬盏”能激发茶的香气,
所以在北宋时期建盏是在斗茶中的名器上品。
斗茶图
宋徽宗笔下的盏就是水吉镇一带建窑
所出品的兔毫建盏,
在解放后发掘的一批兔毫盏中发现
圈足中印有“供御”二字,
可见当时建盏已经成为皇帝指定的贡品了。
宋代“御供”建盏残片
宋朝名臣蔡襄在《茶录》
中写道:“茶色白,宜黑盏。
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
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至此从北宋起建盏成为斗茶中的名器,
被皇帝大臣士大夫尊为至宝而名扬中外。
建盏瓷胎为乌泥色,
釉面呈条状结晶或者鹧鸪斑状,
建盏的魅力就在于这些斑纹里,
它的神秘也隐藏在这些变化莫测
气象万千的斑纹里。
釉面上有白毫般亮点的
被称为“兔毫盏”,
釉面大小斑点在阳光下呈采斑的称为“曜变盏”,
而釉面隐有银色或金色小圆点,
像浮于水面的油滴一样的
被称为“油滴盏”。
这些斑纹是在窑火中自然形成的,
没有人工痕迹,
不是靠人工装饰的,
所以工艺难度非常大,
艺术价值高。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
盛极一时的建盏自元代之后慢慢走向没落,
三十年前我们重新发现建盏,
一大批痴迷于建盏的烧制手艺人
与新生代工艺师重新让建盏得以复活,
焕发出新的活力。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