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你知道建盏是怎么诞生的吗?一只建盏的诞生史

建盏是黑瓷中的一种名瓷,也是汉族传统名瓷,始于名窑林立的宋代,为宋朝皇室御用的茶具。因产于宋代建宁府的建窑,故称为建盏。在众多的收藏品中,建盏的拍卖价格可谓是逐年递增,一度成为了众多茶人的“新宠”,然后寻求瑕疵度与高品级之间的平衡是收藏建盏的必修课,那么你知道一只建盏是怎么诞生的吗?今天就一起去看看吧!

一、前期泥料的准备工作

1.选土选矿:

最好选择水吉当地含铁量较高的粘土,将瓷矿取回后露天堆放,使其自然风化。

2.机碓/水碓的加工:

工艺需求的不同导致烧制过程中会有细微的变化,有些原料需进行机碓或水碓的加工,使建盏品质更高。

3.配料:

根据不同的泥料以及比例进行配料。

4.入碓粉碎:

将配制好的泥料、釉料装入机碓或者水碓中进行粉碎处理。

5.取料:

在机子运行到一定时间,泥料或釉料的粗细程度适中后,可将其取出。

6.过滤:

泥料过筛后入浆池,釉料则过筛后入釉池。

7.陈腐:

过滤后的泥料和釉料都需存放一定时间备用,利于后续步骤。

8.泥料脱水:

陈腐的泥料此时还属于带水的“泥浆”,需进行脱水处理,才能变为软硬适中的泥料。

你知道建盏是怎么诞生的吗?一只建盏的诞生史

9.练泥:

练泥可以用机器或手工,机器练泥使用真空练泥机,手工用手工铲泥杀练,练泥的目的是将泥料中多余的空气除去或尽量减少,并且使泥料均匀一致。

10.揉泥:

将全部的泥料揉成大小合适的泥块。

11.拉坯:

将揉泥后的泥块放置于转动的轮盘上,用手拉出预先计划的器型,这一步对匠人的手艺要求极高,器型的好坏关键就在这一步。

12.修坯:

拉出的坯为毛坯,只是基本器型,还需在机轮上转动轮子,将毛坯旋成厚薄均匀,造型规整美观的坯体。

你知道建盏是怎么诞生的吗?一只建盏的诞生史

13.粘接:

在坯体上粘接壶把、壶嘴等零件,也可进行坯体的装饰。

14.刻章:

在圈足底部及其它部位刻上匠人的落款,或其它印章、字。

15.干燥:

最后将坯体进行干燥,准备素烧。

二、素烧过程

1.坯体检验:

为避免无谓的素烧工作,坯体在入窑素烧前,需进行检验,合格者才可入窑。

你知道建盏是怎么诞生的吗?一只建盏的诞生史

2.搭棚板:

棚板需要用支柱搭平搭稳,且要按照坯体的大小来调节棚板的高低和架层。

3.装窑:

将合格的坯体进行分类,装在棚板上。

4.烧窑:

素烧有升温曲线,按此进行操作,温度至750℃时方可停火。

5.冷却:

停火后坯体温度依然很高,此时需进行冷窑仿制素坯惊裂。

6.开窑:

窑温冷却至适宜温度时,即可开窑。

三、上釉过程

1.上水:

合格的素坯进行清灰上水,方便釉水与素坯的紧密粘合。

2.调釉浆:

将釉浆搅拌均匀,并且用浓度表量出最佳浓度。

3.清洁釉水:

用箩捞出釉浆中的杂质,防止釉水粘砂、灰尘等杂质,影响釉水与素坯的粘合程度。

4.上釉:

你知道建盏是怎么诞生的吗?一只建盏的诞生史

素坯内外层都需上釉,通常采用手握圈足的浸釉方式,也有采用刷的方式。

5.干燥:

上釉之后,将釉坯放置于通风干燥处干燥。

6.刷釉:

釉层不够厚,可在干燥后再刷上一层釉水。

7.清足:

将釉坯上多余的釉水剔除。

三、烧制

1.洒粉:

为防止建盏在烧制过程中粘足,需在匣钵上洒一层薄且均匀的耐火氧化铝粉/石英砂粉。

2.装窑:

将坯体装入对应的窑内,关闭窑门。

你知道建盏是怎么诞生的吗?一只建盏的诞生史

3.烧窑:

每个匠人烧制工艺制度不同,按照各自工艺进行操作,待温度提升至差不多1300℃多一些时,停火。

4.冷却:

停火后进行冷窑,将窑内温度降下来。

5.出窑:

窑内温度降到规定温度时(通常在100℃以下),打开窑门,最后的成品就这样出炉了!

可见一只建盏的诞生是十分不易的,而要诞生一只精品建盏就更加的不易了,所以遇见心动的建盏就要赶快下手。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