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随身携带建盏主人杯,只是一种生活态度!
今年67岁的卓立固,是武夷山遇林亭窑黑釉茶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日前,他的建窑建盏扩展项目——武夷山遇林亭黑釉茶盏制作技艺入选武夷山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9位代表性传承人中最年长的一位,可谓大器晚成了。
卓立固祖籍宁德市寿宁县,祖辈以制陶瓷为生。因家境贫寒,1967年小学毕业后,他跟随父亲落籍崇安县,世居溪东,开设家庭窑场。卓立固从16岁起向父亲学习制陶工艺,主要以烧造不同规格和不同造型的酒缸为主。他先后在东林庙五里砖瓦厂、樟树大队和湖桃农场当过制陶师傅。2008年受遇林亭窑业公司聘请担任制盏大师傅,五年后自己创立了武夷山东岸建盏有限公司,并将祖辈传承下来的窑口,进行全面修复,重新投入生产。
卓立固热爱武夷山的茶文化,他说:“我就是武夷山人,从小喝岩茶长大。盏因茶而生,茶为盏代言,我的生活离不开这里的金木水火土。”2014年,卓立固以传统制作场地、设备,配合最具传承的制作技艺生产黑釉建盏,按宋代工艺制作流程,专心致志研究遇林亭黑釉茶盏、兔毫茶盏,器型有传统束口、撇口、斗笠盏、香炉盏、花瓶、茶杯,成品釉色浓黑,兔毫丝丝分明。他遵循古法制盏,将柴窑生产的原始技艺推广传播,使黑釉产品达到形似、质似。
我国黑釉瓷中有一类金银彩绘黑釉盏,宋代流传到日本后被称为“金彩天目”,奉为珍品,目前传世整器并不多见。一直以来,这类盏都被当作建盏产品,直到遇林亭窑的发现。遇林亭窑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与风景秀丽的莲花峰相邻,分布面积近6万平方米,依山建有9座龙窑。所出土的黑釉金彩茶盏就是在茶盏中描绘有金色图案和铸有铭文的黑釉盏。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学习制陶烧盏至今,卓立固入行已50年。他动地说:“今年能被评为武夷山遇林亭窑黑釉茶盏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是我这辈子感到最骄傲的事。我不但自己在研究,还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学习烧制建盏,把我们老祖宗的龙窑柴烧技艺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卓立固拉了一车制作建盏的泥土,和儿子交流原料品质情况。
卓立固喜欢在老石板上拉胚,对他来说更是得心应手。.
2011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经过多年的研究学习,传统制盏的工艺流程早已印刻在卓立固的心中,也练就了他严谨专注的制盏态度。从选瓷土练泥到拉坯修坯,无不亲力亲为。转盘飞转之间,一拉一捻之势,变化无穷无尽。50多年来,为探索黑釉茶盏奥秘,卓立固从黑釉茶盏时代背景入手,通过宋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实用功能和文化功能的剖析,总结了黑釉茶盏造型、胎体、釉色,以及烧造的原料、温度、氛围的特点。他研制的黑釉茶盏,胎体厚重,内含气孔,叩之有金属声;施釉较薄,口沿呈褐红色,利于茶汤保温和观察茶色……
老卓家的窑原来是烧缸的,现在都是一钵一盏的烧制,与其他烧盏人比起来又是别具一格。
择一事,终一生。卓立固精益求精的匠心源于他对手中这一方富有温度茶盏的挚爱。匠人的心血与汗水在1300摄氏度的老龙窑之中,演绎着千姿百态的釉色,承载着无限的期望,诉说着土与火的精彩年华。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