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曜变」被称为无上神品,那你知道「曜变」是怎么诞生的吗?为何如此稀少吗?

为什么记载御用之物的 《君台观左右帐记》 称曜变为无上神品?

为什么三菱集团总裁得到曜变之后

认为自己不配使用它?

这都是因为曜变举世无双的神秘华彩

而这样「不似人间之物」的神作

为什么能诞生在千年前的建窑?

一、什么是「曜变」?

要破解曜变烧制之谜,就得先明确什么是曜变,才好把握方向。 目前公认的曜变全品仅在日本存有三只,均被日本文化厅认定为国宝。这些国宝曜变盏,从中国传入日本后,或为将军家世代家传之宝,或为佛教珍藏宝器。 据说织田信长也曾拥有一只极品曜变盏,但随信长一起毁于本能寺之变。

日本幕府时代,将军才是真正的掌权者,权位高于天皇。曜变等于是当时的「御用」之物。 至20世纪初期,三菱集团第四代掌门人岩崎小弥太得到稻叶天目,本是多少爱盏之人钦羡之事。 但他认为这只盏是天下名器,自己不配使用,于是终其一生未用其喝过茶,后将其送入家族设立的静嘉堂文库美术馆。

据传为明万历年间传至日本,原归龙光院创建者江月宗玩(1574 - 1643)所有,1606年开始为镇院之宝,后一直作为佛器供奉,未曾易主。 因其斑纹较为含蓄,书籍刊登的图片都拍不出其在阳光下的真容。但这只曜变是佛器,极少展出,电视台都无法借出拍摄,深以为憾。 2曜变的认定标准曜变盏作为中国宋代建窑烧造、传入日本的珍宝,中日两国研究建盏的学者都在时刻关注其考古和技术研究进展。

一只老盏要被认定为曜变并非草率之事,需要在宏观和微观上均符合国宝曜变的特征才能获得公认。如有新发现的宋代曜变问世,都一定会引起震动。 2009年,在杭州原东南化工厂处出土一件曜变残件,引起轰动。

判断一只盏是否属于曜变,宏观上基本以是否有聚成群落的斑核、随光线变化的彩晕等为依据;近年来日方在微观上也对国宝曜变做出分析,证实曜变不仅出自建窑,而且是一次上釉、一次烧成的自然窑变斑纹,非人工二次上釉所成。 因此要和复原兔毫、油滴一样,复原出形神都和国宝曜变高度一致的新烧曜变,需要究其本质,遵其原则,否则就会南辕北辙。

二、「曜变」是气氛达到极致的产物

1曜变与兔毫、油滴有紧密关系很多朋友在初次得见曜变之美时,除惊为天人之外,还会好奇它究竟是怎么形成的。早前还有“是否是二次上釉、二次烧制“的猜想。 不过现在研究已经证明,曜变是一次上釉一次烧成,无需再作他想。 一次上釉一次烧成,入窑后自然形成铁系结晶斑纹,是精品建盏(兔毫、油滴、曜变)的共性,也是建窑的看家本领。如果建窑烧出的茶碗能人工描出,那就不会成为宋代第一茶器,不会产生鬼斧神工的“神品”。 自然结晶的不确定性,带来更高的生产成本,也带来艺术的无限可能。虽然曜变的具体生成机理尚无公开理论发表,但学界基本一致认为,其产生与油滴、兔毫是一脉相承的,要烧好曜变,必须先能烧好兔毫、油滴。

2精品、神品建盏的根基——铁胎厚釉、高温还原建盏的成品率,乃至精品率,受胎釉的矛盾制约很大,必须铁胎厚釉方能出精品。然而这样质地组成的胎釉又会大幅增加次品率。这些结论早已是老生常谈,此处不多赘言。

除胎釉之外,高温和还原气氛也是建盏作品质量的关键因素。 高温较易理解,达到足够高的温度范围,且升温、降温时间控制得当,能使斑纹在成型的时候形态分布都较为理想。精品建盏的最佳温度范围是很窄的。 而「还原气氛」则是很多朋友感到困扰的问题。

1)什么是「还原气氛」 「还原」是获得电子的过程(可理解为减去氧),氧化铁减去所有氧最终被还原为纯金属铁,工业炼铁就是还原法的应用。 与「还原」对应的逆过程是「氧化(可理解为加入氧)」。 空气中有大量的氧气,如果在烧窑时,令氧气大量进入窑炉内部,使其充分燃烧,则此时窑内气氛必然偏氧化;反之,若以技术降低窑炉内含氧量,使窑火缺氧,需要从胎釉中抽取氧以继续燃烧,则此时窑内气氛就偏还原。 兔毫、油滴均需在还原气氛下方能良好形成,曜变更是如此。

2)建盏「还原」的矛盾之处

①铁的特性 建盏产生精彩斑纹的核心是铁。铁是再常见不过的元素,它是地球上质量比例最高的金属,是地球外核及内核的主要成分,高质量恒星核聚变的最后产物就是铁。 铁在工业上是廉价、优质的材料,对于人体也是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人体中固定氧和输送氧的血红蛋白,就是铁的配合物。常有初次接触建盏的朋友会疑虑,这么神奇的釉色,不会是添加了什么有害重金属吧?其实不需多虑,铁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本身就能产生这么多种颜色。而且人体机能决定了,补铁有益健康。

②还原铁时面临的极大不稳定性 铁的生理物化性能之强大,跟它的不稳定性有很大关系。它易被氧化,且有多种氧化态【变化范围从−2到+6,其中+2(二价铁)和+3(三价铁)是最常见的氧化态】,也易还原,所以人类能很早掌握冶铁技术,并投入广泛应用,推动文明发展。 而铁的特殊性质,对于建盏来说是一把双刃剑。铁常见的氧化态有二价和三价,一旦开始还原,得到电子的三价铁就会变成二价铁。 这时候难题就来了,二价铁是天然的强熔剂,极易熔回釉中。要有美观的结晶,就得析出还原产物,一旦还原产物熔回,前功尽弃。 因此,铁的还原过程中,结晶物质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还原导致构成斑纹的物质不稳定,时隐时现,但是要出精品又必须还原。这个矛盾困扰着古今所有建盏工艺师,无法以人力精确控制。

3曜变对气氛的极致要求从上文可知,一只精品建盏的烧成,需要跨过的关卡太多,胎釉温度都不能出问题。 至于还原气氛这一点,就更加棘手。 首先降低炉内含氧量,制造还原气氛,就是一个技术活,现代建盏工艺师直接在电窑门上开个口子,往里投松油柴,油柴在炉内不完全燃烧,消耗氧气。 听起来容易,但实际操作时,松明的投放频率,投放时机、投放剂量、当天气温、大气压强、空气湿度、窑炉使用年限,都会影响气氛的好坏,而且同一个炉的不同位置,气氛也不一样。 就算还原充分,且时间点恰到好处,铁自身的特性还会让还原后的物质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银兔毫、银油滴等名贵斑纹要从头到尾保持良好充分的还原,本就难以生成,加上生成之后可能回熔消失,精品率更为降低。 而曜变比银色、彩色系兔毫油滴斑纹的形成难度还要大。 兔毫为线、油滴为点,相对单纯,而曜变是点、线、面的结合,其「面」更是彩晕的基础。 这极美的斑纹,也是最脆弱的,其形态如此复杂,在烧成前期就很容易散开消失。形态如果都已经泥牛入海,有去无回,色彩就更无从显现。

有几个现象也从侧面证明这一点:

1、仔细观察日本馆藏的三只国宝曜变盏,以及杭州出土的曜变残件,它们都是内壁斑纹丰富多彩,外壁却几乎无斑纹。  这可能是因为2个原因:

①外盏壁形状外凸,内盏壁形状内凹,外盏壁要保持析晶形态在物理条件下更加困难;

②内外壁气氛会稍有区别,内壁气氛较外壁更为稳定均衡;强还原气氛下,三价铁会迅速转化为二价铁,外壁的斑纹在剧烈的还原下,易随强熔性的二价铁消失熔回黑釉中,内壁则有更多的时间将斑纹定格。 然而这个「更多」肉眼也是无法察觉和控制的。同一只盏,气氛温度已然极其接近,尚且内外壁泾渭分明,何况同一座龙窑中,其他位置成千上万的盏坯?

2、曜变斑纹的排列与兔毫、油滴并不相同,更加随机。 兔毫、油滴呈一定规律,斑纹多有对称性,如兔毫的毫纹基本平行,油滴放射状均匀分散。 而曜变的斑纹以不定量的状态组合成一个个群落,每一个群落的斑核数量、斑核大小、周围光晕色彩都不尽相同,几乎没有对称性,说明生成斑纹的契机稍纵即逝,没有足够时间形成规律。

3、建窑遗址从未发现完整或品相较全的曜变,带有曜变特征的碎片都极罕见。油滴虽比兔毫稀少,但也远多于曜变。

这一现象曾经导致“曜变是否出自建窑”的质疑。幸而科学检测已证明曜变是建窑的作品。  建窑鼎盛时期横跨两宋,百米长大规模龙窑林立,留下各色瓷片废墟成山,其中曜变却屈指可数,自然说明,曜变并非刻意烧成,且曜变的形成条件比兔毫、油滴苛刻不知多少倍。 综合来看,曜变无疑是气氛达到极致的作品,所有环节都无懈可击,才能烧出一件。宋代建窑烧出曜变,可谓「如有神助」。今人是否可以重现千年前的鬼斧神工?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