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随身携带建盏主人杯,只是一种生活态度!
从宋代烧制建盏到后来的停烧中间断代了八百多年,1979年在国务院轻工部的牵头下开始恢复建盏烧制技艺。2000年后建盏日渐兴起,把玩建盏的人越来越多,烧制建盏的人也越来越多。然而现代烧制的建盏和宋代烧制的建盏在新老上有区别外,还有什么其它的区别呢?是现代窑工们为了现代的美感和实用故意去改变原有的烧制方式还是其中另有什么隐情呢?那么我们就从烧制建盏最基本的窑、胎、釉、烧几个方面来说说。
一、窑
众所周知,现代烧制建盏已经不使用传统的龙窑烧制,基本使用电窑,少部分使用气窑烧制。因为电窑的温度相对于龙窑来说更容易控制,烧成气氛也更容易把控。
笔者并不反对使用电窑或气窑烧制,因为在宋代(960年—1279年)三百一十九年来全国几百条龙窑反复烧制,真正烧出精品的兔毫盏屈指可数,更不要说油滴和曜变了。那么我们在短短的几年里想要用龙窑烧制出建盏那可以说是异想天开,难道说我们现在的人比宋代的窑工更聪明?还是说现代可以添加一些宋代所没有的东西?
所以现如今使用电窑烧制还是比较现实的,笔者并不是反对龙窑烧制建盏,只是觉得以目前的技术和经验,想要用传统配方用龙窑烧制目前还欠缺技术。笔者建议可以边烧制电窑边试验龙窑,两条路一并走。因为电窑或气窑在升温、保温和降温上的优势还是很突出的,当然了传统龙窑也得一并进行,但只停留在研发阶段。
二、胎
这个环节着重说实用的茶盏,茶盏(9公分左右或以下)是我们日常做为饮用器使用的,茶碗(10公分以上)一般做为收藏或抹茶用。
现代的茶盏做为我们日常最常用到的器皿首先必须讲究使用性,大小重量必须符合日常使用习惯,从出土的宋代建盏可以看到,宋人使用来饮茶的建盏为敛口盏居多,束口和敞口器型一般出现在茶碗上,很少有出现在小器型上。而且出土的敛口器型一般胎较薄,重量较轻,日常使用时比较方便。束口碗由于在宋代起到的是抹茶的作用,所以必须厚重沉稳。
而现代的建盏为了追求成品率和所谓的压手,把平常喝茶用的茶盏也使用上厚胎,大家都知道陶土是很难承受高温的,但烧制建盏就必须高温(目前市面也有很多低温烧制的建盏,这里不评论),这两者听起来好像是矛盾的,这就关系到成品率的问题,厚胎不容易变形和开裂,薄胎容易变形开裂,这就是为什么现代的茶盏胎厚的原因。再着许多消费者认为盏越重越压手就越好,完全不考虑平常的实用性,难道宋人不想追求压手的感觉?烧制者和使用者都想追求厚胎,有需求就有市场嘛!
三、釉
建盏的釉是利用草、木、土灰制成,灰釉类是中国最早开发出的高温釉,草木灰中的矿物型态非常丰富,但是成分不易掌握,不同物种的植物包含不同的化学物质,若是混合烧制,成分就更加复杂。现代烧制建盏所使用的釉水已经没有像宋代那么复杂,每个烧制建盏的作者手上都有自己的釉水配方(这里涉及商业秘密省去一万字)。一小部作的作者还是坚持使用纯天然的釉水配方,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为坚持使用天然釉水的师傅点赞。
大部分烧制建盏的师傅还是选择添加铁红(氧化铁)、石灰石和氧化锌的方法来烧制建盏(这点在2019年2月27日央视二套的《消费主张》里有报道),更有甚者直接购买外地调配好的釉水烧制建盏。同样的笔者并不反对添加铁红、石灰石等一些化工原料,因为现如今全国各地许多瓷器的窑口也采用此方法,但请烧制建盏的师傅们把烧制温度提上去,成品率低点就低点没关系,因为建盏毕竟属高温瓷。关于如何鉴别天然釉水还是调配釉水,是高温烧制还是低温的建盏,这就需要消费者在鉴定建盏这方面下一翻工夫,慢慢摸索。鉴别此项是一个复杂且长久的过程,这里就不多说了,在以后的文章里会有详细论述。
四、烧
建盏的烧成温度范围是很窄的,临界点在那么几度之内,温度越高临界点越窄,反之温度越低临界点就越宽。为什么宋代烧制建盏的成品率这么低,就是因为整条龙窑中的每个窑位的温度和气氛都各不相同,最合适的温度和气氛就只有那么几处。现代电窑在烧成这方面虽然都经仪器控制温度但也和烧制的人经验息息相关,成品率比宋代有很大的提高,但跟其他瓷器相比成品率还是处在较低的一个水平。一小部分人为了追求成品率和建盏的美观使用低温烧制建盏,这个我们在第三点中有说明。还是那句话,有需求就有市场。
目前市面上各种各样的建盏都有,需要消费者提高个人的鉴赏能力,多去了解宋代时期的斗茶文化,了解宋人的饮茶习惯。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