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每只建盏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该如何挑选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随身携带建盏主人杯,只是一种生活态度!

建盏文化历经辉煌、沉寂与重生,如今在复兴之路上趋向繁荣。建盏工艺决定了每只盏都不尽相同,新朋友面对千变万化的建盏,难免无所适从,该如何正确挑选心仪建盏?本篇将集中梳理。

 

一、宋代建盏·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

两宋是建盏文化的鼎盛时期。国君宋徽宗对建盏甚是喜爱,并在茶学专著《大观茶论》中提出

「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

这是皇帝钦定的兔毫盏评判标准。无独有偶,朝中高官,文士名流亦不吝以诗文歌颂建茶、建盏。 从大量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出,宋代对建盏的推崇是与茶共生,雅俗共赏,上下一心的。彼时建盏最经典的器形为束口,最有代表性的釉色为兔毫。 宋代的审美哲学,有如苏轼所言

「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

宋人崇尚于自然简约中,发散无尽之美。建盏就是宋式极简的最佳印证之一。至于明清,审美思潮则有较大转变。直至今日,简古繁华各花入各眼,审美已然多元。

二、当代建盏·继往开来,百家争鸣

建盏断代800余年,能成功恢复并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起来,是难得而又幸运的。 从古至今,人力都不能完全把控建盏在窑内的变化。建盏在进窑之前,并无太大差别,但在窑内经过复杂的反应之后,出窑之时,每一只都成为独一无二的存在。

建盏的窑变类型之多,无法简单概括。宋时建盏中的兔毫、鹧鸪斑最为闻名,其他釉色或称异毫,或称毫变,诗文中很少对其斑纹特征单独记载。而当代人对于建盏兔毫、油滴(鹧鸪斑)之外的窑变类型,如茶叶末等也有浓厚兴趣。

毕竟当今世界呈现多元化、全球化的趋势,各国文化汇聚一堂,传统文化与新兴文化水乳交融,建盏沉睡八百年后,最终在这样百花齐放的时代重生,是恰逢其时。 对于多元文化的包容,也给新盏工艺师大胆的想象空间。 匠人们的创新空间,有在釉色表现上,有在器形上。这很符合近年来「微创新」的趋势。取精华去糟粕,让产品在迭代中越来越先进,越来越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 不过创新的同时,也应时刻记得不忘初心。有些厂家、商家的不良习气,令新入门的盏友在挑选建盏时,多了一重疑虑。 关于解除这些疑虑,之前的文章已经就不同重点讨论过很多次,本篇将集中梳理一番。

三、挑选建盏的正确姿势
(1)立足于根本,建盏的本质不能丢

要购买一只建盏,首先要确定它符合建盏概念。铁胎、铁系结晶釉,是建盏的本质特征。 ①胎含铁量:建盏的斑纹必须由胎釉中的铁共同参与反应才能良好形成。无铁胎,不建盏。

②烧制工艺:建盏的斑纹属于铁系结晶釉,需要高温、强还原。并不是所有的窑变釉都是铁系结晶釉。如钧窑就是铜为呈色剂的乳浊釉。 注:晶体,即原子、离子或分子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而形成的固体。也叫结晶体。  还需明确一点,以正规建盏工艺烧制的盏,安全性是有保障的,也符合国家日用陶瓷标准。。

(2)排除瑕疵盏

在确认一只盏是正宗的建窑建盏后,接下来是仔细观察之,分辨是否有瑕疵。 虽然新盏行业中,瑕疵盏按惯例是不允许流入市场的,但不排除因意外流出一些。如果以正品价买到瑕疵品就吃亏了。 可是建盏的工艺决定了,有些其他陶瓷认为是瑕疵的,在建盏中又不属于瑕疵。此时分辨哪些是建盏中的瑕疵,哪些是建盏的普遍现象就尤为重要。 建盏的瑕疵主要为以下几项: ①胎骨  ②釉面  此外,干口与气孔是建盏烧制过程中必然带有的,如程度不严重则为合理现象。开片、不对称的流釉也是正常的(甚至是加分项)。

(3)从实用与审美角度判断是否合适

确认了是否为正宗建窑建盏,排除瑕疵盏以后,就可以从实用和审美角度出发进一步筛选之。 ①器型:尺寸合适,且符合人体工程学的情况下,选择合眼缘的就好。束口斗笠撇口敛口或创新器形,皆有拥趸。 通常内收类的器形比外放的器形更为难烧(如束口难度>撇口)。因还原气氛缘故。 也有尺寸较大,分量较重,专门用于观赏的。这类器形主要看釉色是否符合心意。越大的器形越容易变形,也越难还原。所以尺寸大了,价格也会明显升高。②斑纹与釉面:建盏的斑纹表现变化多端,此处以几种主要类型为例。

乌金釉以黑色纯净、釉肥厚为上,杂质可有,但不可过多,有低调的银毫银滴则加分; 兔毫盏的毫丝越直越清晰,品质越高,长短粗细则看个人喜好;  油滴(鹧鸪斑)盏的斑纹颗粒需要立体、卵状、有金属感,排布均匀,大斑更难保持卵状,小斑则易烧圆;   茶叶末并非只有一种颜色,有偏黄褐色的,也有偏果绿、翠绿的,也有黄绿之间的草绿色,亦有深褐色。一般而言,底釉颜色清浅,质地透亮,茶末结晶清晰,带有自然开片,且底釉从碗沿至碗心由浅至深,有一些渐变者,最佳。  茶叶末是气氛良好的产物,银油滴和银兔毫的口沿带有茶叶末属于正常现象,甚至对于喜欢茶叶末的朋友而言属于加分项。 口头上的道理看似寥寥数语而已,然而实际烧制中,一只建盏极难在每一方面都达到极致。所以要依据重要程度进行取舍。其优先级大致如下:

釉面斑纹表现>玻化程度>干口程度>造型功底>气孔率 斑纹中,斑纹色彩>斑纹形态 斑纹色彩以彩斑与银蓝/银斑为佳,褐色系斑为下。

斑纹是建盏的灵魂所在,故列为首要考虑。 如果斑纹表现不佳,或不合眼缘,即使玻化再完好,干口再窄,也不是你的那盘菜。无需耗费精力观察其他细节。 如斑纹够好够中意,稍微玻化不全一些,干口宽一些,都是可以接受的。即便遇到一只所有指标都完美的盏,价格也会令人咋舌;因为建盏工艺本身决定了,烧出各项指标都完美的产品概率太低,极少就等于极珍贵。 此外,工艺师的口碑地位、使用同款盏的人物地位等,也是建盏价值的重要参考。 以上即为挑盏的大致步骤与原则。本文囿于篇幅,以总结为主,未详细展开。其实之前文章都已经详解过,在相关推荐中列出,以供参考。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