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不懂就问】“ 器,皿也。”那你知道建盏的器型分类有几种?

宋代建窑的黑釉瓷器,以碗类占绝大多数,宋代文献称之为瓯或盏,统名“建盏”。按瓯的本义是碗,盏的本义则是比碗小的器皿,或者说是一种小碗。那么建盏的分类有几种呢?很多小伙伴们还分不清楚的,今天就给大家讲解下建盏的分类器型有几种。 

宋代建窑的出现,把黑釉瓷器的生产推向了历史的高峰,令人刮目相看,无论胎釉、造型、花纹都开辟了实用功能与艺术欣赏的崭新天地。

宋代建窑工匠在制作器皿时,是按照一定的规格进行制坯成型的,具体的可划分为三种:大型碗,口径在15厘米以上;中型碗,口径在11~15厘米之间;小型碗,口径在11厘米以下。建盏造型的共同特征是大口小足,形如漏斗,但局部又有所不同。根据考古类型学的原理,从口沿入手,结合腹部及底足的变化,可把建盏区别为束口、敛口、撇口、敞口四种类型。

束口碗 口沿曲折,外缘向内缩,约束成一圈浅层的凹槽,内壁则相应形成一圈凸圈。依口沿、腹部的差异,分成A、B、C三种形式。

A式束口碗,口沿仰折,深腹。腹上部陡起,下部转为弧形壁向内逐渐收缩成小平底。整体造型饱满而刚健,而且富有优美的曲线变化,是建盏最具代表性的器形。以中型器居多,小型很少,大型极少。口径与通高的比例,一般略小于或等于2:1。

B式束口碗,大撇口,口唇矮短外卷或无明显曲折,圆腹圆壁,整体造型如半球状,墩矮浑圆。一般为小型器,也有少量中、大型器。口径与通高的比例等于或略大于2:1.

C式束口碗,大撇口,口沿外折,腹部呈斜弧式壁,内底中央往往微有隆起,形体奇峻秀丽。口径与通高的比例大于2:1。大、中、小三型皆有。大型器腹部较深,而且口沿曲折显著。小型器腹部较浅,且口沿外缘曲折不甚明显。

敛口碗 口沿微向内收敛,造型较丰满,依腹部深浅的差异分为A、B两种形式。

A式敛口碗,浅腹,圆弧形壁,皆小型器,口径与通高的比例等于或大于2:1.

B式敛口碗,深腹,腹上部直起,下部转为弧壁。小型器居多,也有一些中器型。口径与通高的比例略小于2:1.另有一种敛口碗,口沿收敛较甚,上腹饱满,下腹内收成浅小圈足,有一件碗底刻铭“茶”字。

撇口碗

口沿外撇,弧壁。依腹部深浅的不同,分作A、B两种形式。

A式撇口碗,腹部较浅,造型较丰满。大、中、小三型皆有。口径与通高的比例大于2:1.

B式撇口碗,腹部较深,造型较挺拔。有大、中二型。口径与通高的比例为2:1左右。

敞口碗 仅见一种形式。敞口,腹部较浅,壁斜直或微有弧度。有中、小型器。口径与通高的比例多大于2:1.

建盏形体规整,器物的口沿,腹部交接部位,线条衔接流畅,表面较圆滑,反映轮制技术水平是娴熟而规范化的,工艺上追求严谨的作风,充分体现了浑厚古朴的艺术韵律。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0)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