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代时期,曜变盏作为天物,建盏烧制近一千多年来,传世至今大家公认的也就三个半,而且三个都在日本,分别是:静嘉堂文库藏“稻叶天目”、藤田美术馆藏曜变天目、大徳寺龙光院藏天目,被日本作为国宝级文物进行保护和传承。而另外半件曜变盏是2009年年底,在中国浙江杭州市某工程现场发现曜变的残片,不是一件完整器,只能称得上半件。只是目前为世人熟知的四件曜变盏。 那为什么说曜变盏这么难烧制呢,今天就带大家去了解下。
人诧异的是,在福建建阳水吉镇的建盏遗址,这么多年来也没有再发现过曜变盏。当然,这是面上的事情,在池中村和后井村的一些藏家手中,应该是有一些曜变盏的碎片。至少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家父就经手过一个曜变盏碎片,那个时候的价格是300元人民币转手。要知道,那个时候还是赚工分,一个的收入也就几块钱,300元已经是价格相当不菲。所以,我认为这事只不过大家低调处理,藏家往往最怕别人知道他藏有稀世之宝,尤其是这两个村,这些年来就发生过多起建盏藏品被盗事件,根本无法查处。
当然,也不排除收藏建盏的藏家手中也有曜变盏碎片。2017年业界就有消息,杭州有出土有曜变碎片。包括昆明一藏家,一直展示其珍藏的完整器“曜变盏”。同时,日本也有一只盏存在争议,一些人认为其就是第五只曜变盏。这些盏,不管是否是曜变盏,哪怕最后被认同了,其实也改变不了建盏曜变盏的一个事实。那就是,曜变盏实在是少之又少!
为什么曜变盏这么少呢?李达老师早有论述,曜变盏的形成大概是百万分之一的概率。为何这么少呢?原因应该是技术太难。用行业话来讲,那就是一个天时地利人和的意外事件。是没标准、没答案、没办法掌控的技术。
建盏泰斗李达老师当然依据他多年的研究,给出了科学角度的论述,当然这应当也只是他的一番判断,值得后辈进一步判研。李达老师是这么认为:
对于曜变,至今还没有公认的仿品问世。从曜变斑纹的形态与分布状况,笔者推测,其形成机理是高温气泡机理。华北油滴相对属于低温气泡机理(建窑油滴属浮萍机理)。从华北油滴的烧成机理可知,华北油滴的烧成温度范围较窄,窑温过高,斑点就散开,窑温过低,气泡又难破灭。而且华北油滴受器型影响较大,就是在器形凹处,气泡不易破灭,烧后经常会留下泡痕。从现存的三件曜变传世品看,碗外斑点极少,其原因是碗外器型呈凸状,气泡较早破灭,由于曜变在高温烧成,由气泡破灭形成的斑点很容易散开,在还原气氛作用下,三价铁迅速转化为二价铁,二价铁是强熔剂,很快就熔入釉中,使斑纹消失。从曜变碗内的斑点也可看出斑纹消失的速度很快。
有些斑点较清晰,有些斑点较模糊,有些部位就没有斑点。所以曜变斑纹的形成,就象夜幕中姹紫嫣红的焰火,此起彼伏,持续时间很短,如果这个动态恰好被捕捉到了,它的迹象就保留下来,否则就成了黑釉盏。曜变斑点周围的光晕,正是二价铁消失前形成的,所以它很薄,成为干涉膜,在光照下就有变色现象。由上可知,判断真假曜变,只要从斑纹的分布状态分析,就不难辨别。
但对于我们大部分来说:曜变的形成机理,就是一个概率事件,难度之大,如同买彩票中大奖。就算匠人们知道这个机理了,要实现这个效果,那真的是靠运气。这也恰是曜变盏为何至今无人可以烧制出来的原因。所以说曜变盏为什么那么难烧的原因就在这了。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