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随身携带建盏主人杯,只是一种生活态度!
近日《梦华录》热播,赵盼儿往盏底匀一点茶末,调成茶膏,汤瓶注水,手持茶筅击茶汤泛起乳白色饽沫,咬住盏壁紧紧不落。然后另起一碗,调膏作画,谓茶百戏。
但你知道吗?这并非真正的宋人茶百戏。
《荈茗录》记载,茶百戏是“下汤运匕”,以汤瓶注水形成山水、花木的“水脉”画像,须臾即散,并不能久久留存。
却也无关紧要,因为一出《梦华录》的现代茶百戏,梦回大宋。就像宋徽宗借助点茶进入一个白色世界,如见白云起,又见雾蒸腾,沫饽幻起幻灭之间,梦醒梦散。
我们亦如是,看见了宋人以斗茶、玩乐,给细水流年的生活击起浪花。比起纠结对错,体会喝茶的快乐,或许更加重要。
01
点茶:美是平淡至极
点茶是宋朝上至庙堂之高的士大夫,下至江湖之远的平民百姓,都常用的喝茶方式。
宋徽宗在《大观茶论》有“七步点茶法”:
把茶末调成糊糊的“茶膏”,再分七次注水,七次击打茶汤,使得茶汤起泡,从翠绿,到奶绿、奶白,直到泛起满碗乳花,大时如皎皎明月,发出珠玑般的光泽;密时如白云,如雾霭,如霜雪,宛如进入白色世界。
宋人喝茶,更像在喝茶之乳花,味淡至极,却不寡淡,品完如同听完一曲幽妙的古典音乐,余音绕梁,回味无穷。
是故很多人说点茶是宋人的茶道,在喝茶的技艺上或许是如此。但“道”或许也是一种极致的向往。
在点茶第三次注入汤时,宋徽宗提到很关键的一语:“周环旋复,表里洞彻”。这是说点茶的手法是以环绕为最佳,击打起的茶汤“内外相通”,此为洞彻。也是对某一件事表里如一的追求。
为了追求茶白如霜雪,点茶时宋人还特别选择建盏做点茶,尤其选择了“青黑”的建盏,追求黑白的极端色的碰撞,黑就黑得深沉,白就白得朴素。
人们对于华丽的东西,都有一种本能的追求,对于平淡,却都有点无所谓。
作家七堇年说:“在这个吵得人分不清东南西北的世界里,我们手里所持有的干干净净的初衷,不多了。”
在平淡之中,仍然充满向往与欢喜地追求一种极致,是真的不多了。
02
人要会玩
斗茶不在于斗,而是玩!
文人斗茶,多选庭院,或寻找一片竹林,约上几个人,带上茶具一起斗茶。他们斗茶往往是“斗趣”,先分享私藏的奇茗,逐一品评,风雅一番再去烧汤点茶。
传闻,书法家蔡襄与苏才翁斗茶,几个回合还难分胜负。
最后一回,苏才翁将泉水用翠竹浸沥过,再拿来斗茶,后来也因为茶香中含有竹香才胜出,蔡襄不禁要问:山上的翠竹还好不好?
文人斗茶总是“别出心裁”,既要赢,便赢得风雅,赢得有趣,这是他们的生活情趣。
但民间斗茶,就没这么讲究了。
民间斗茶是狂欢。在民间,斗茶是不需要预约的,五六个“茶粉”碰到一起,不管是熙熙攘攘的街市,还是在自家门前,但凡有兴致,有闲心,便可就地“开汤斗茶”。
兴奋时,热闹至极。
“我的泡沫还保持不变,你碗里的泡沫不行了,已经露出一水;我的还能咬盏(泡沫咬着茶盏),你就出现了二水;第三水都出来了,我的泡沫才慢慢地散开”……
游戏的结果就变成了,你输我一水、输我二水、输我三水......郑培凯曾这样描述斗茶。
斗茶是“乐”,赢了开怀大笑,输了捶胸顿足。如果是在专门的斗茶馆里,可以见到十几个或几十个茶客聚在一起,那是一群人的狂欢。
因为斗茶,冥冥中宋人推动了茶事的发展,不断造茶器,创名窑,追求更精致的茶饼。今日名声大噪的建盏,正是宋人玩茶玩出来的美学,人们第一次在器物上看见了宇宙变幻,体会无常。
茶是好玩的,人更要会玩。一个好玩的时代,更容易出彩。
03
茶百戏
消失的最美茶汤
茶百戏,又称“分茶”、“水丹青”,通过茶与水作画。
《荈茗录》记载:“近世有下汤运匕,别施妙诀,使汤文水脉成物象者,禽兽虫鱼花草之属,纤巧如花。但须臾即散灭。”
这便是茶百戏,仅使用汤瓶的壶嘴便可描出点点飞鸿,寂寂小亭,或三两桃花。茶中有画,画中有茶。
遗憾的是茶汤里的画,很快就会消散,只能停留片刻的须臾。却正因为无法长时间保留,如梦如幻,成为了宋人品茗的最高审美。
宋代以后,点茶日渐式微,茶百戏更早早就消失在滚滚历史长河,但千年前的茶汤,以及宋人对茶的品味和情调,对精致生活的执着追求,至今令人动容。
宋,真是一个美好的朝代,把小小一件喝茶,做到极致。
物道精致生活:每晚7点,用文字诉说美好生活方式,为你搜罗全世界匠心好物。跟着物道,把日子过成诗。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