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建盏大师蔡炳龙的建盏之路:一花一木叶,一生为一盏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随身携带建盏主人杯,只是一种生活态度!

水吉,一个福建建阳的小镇,因宋代生产黑瓷建盏闻名。蔡氏黑陶,享有盛名,传到蔡炳龙一代已有百年之久。蔡炳龙门第出身,做起活来干净利落。很快就掌握了烧窑烧缸的手艺。

入行之后,一晃就是七、八年的时光。后来因为受人之托,也出于个人好奇,蔡炳龙开始探索一个全新领域,学习尝试烧制建盏。最初蔡炳龙并没有太上心,只是在柴窑烧缸时搭几只盏,可有一次一位日本客商的来访,让他知道了什么是建盏。

那时在水吉,建盏只是人们眼中的一个小黑碗,但在日本商人手中却得到了很大的礼遇,蔡炳龙隐约觉得这个小黑碗可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东西。 所以,蔡炳盛开始打听关于陶瓷烧制技艺的专业书籍,建盏没有就去大城市去买。边看书,边试验建盏。

一次次烧制,一次次失败,烧不出来,再继续,一种炉烧不好,用其他办法可以再试,一炉一炉慢慢试,一种泥料配方不行,就反复不断改进配比。在蔡炳龙制盏的词典里,没有失败、服输这两个词,他坚信每次的失败都是黑夜中的启明。

夜晚的火花终于照亮了宁静的天空,经过无数次失败,终于迎来了成功。蔡炳龙不断摸索,一次又一次地对配方进行实验和改进,在1981年烧出了仿古兔毫盏。

一花一世界,一生为一盏。釉色是建盞最吸引人的地方,也是建盏烧制中难度最大的重要环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建盏是土与火高难度結合的艺术。

诚然,一只建盏的诞生是全方位的结晶,但泥料作为一个最基本的因素,至关重要,蔡炳龙每天的工作首先就是从选料制泥入手。泥料需要进行反复研磨、过滤、沉淀,才可以得到更加细腻柔润的质感。

淘洗之余,蔡炳龙熟练地甩出一块泥,放到拉坯机上,脚下一蹬,泥盘开始逐渐缓缓经过旋转,粗糙的双手看似没么技术动作,可柔软的泥却乖乖地成了型;蔡炳龙手中轻描淡写的拉坯技巧,却是建盏塑形的关键重要一步,至今无法用机械设备替代。

不过,有一款盏,内壁镶嵌着一片树叶,那片叶子,随着茶水的注入,逐渐灵动。这种盏被称为木叶盏,它正是出自蔡炳龙之手。

这种盏以自然树叶为装饰,整个树叶形状在黑釉衬托下茎脉毕露,给人一种神秘莫测之感。因此,怎样在烧制建盏时,继续保持叶片脉络,是一个很大的难题。

蔡炳龙一开始试图把叶子夹进去,但烧出来叶子就没了,建盏显现不出来叶子,蔡炳龙很好奇,下决心一定要把这个整出来。之后蔡炳龙不舍昼夜,连续三年时间,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木叶盏的研制上。

蔡炳龙成功了,成功的背后是艰难与困苦,是喜悦与汗水,是自豪与沉思。

一把红土,一双泥巴手,在泥火的烈焰中,仿佛回到了宋时月光。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