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黄文勇:烧盏是一场修行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随身携带建盏主人杯,只是一种生活态度!

焚一支檀香,煮一壶清茶,与斑驳各异的釉色一一对话,从原材料精选、淘洗到拉坯、修坯、素烧、上釉再到装窑、到高温炼制,容不得半点马虎,这就是工艺美术大师黄文勇的日常。

遥想少年,懵懵懂懂闯入了陶瓷的世界。父亲黄美金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善长青白瓷制作烧制,也是金油滴建盏的开宗大师,是建盏行业内数一数二制盏大师。作为黄美金之子,黄文勇在这行业似乎有着天先的优势,然而制盏之路并没像外界所想的那般顺意。

和目前许多学习制盏的人不同,跟随父亲黄美金学习制作建盏,并不是按部就班地学拉坯、修坯、上釉、烧制……,父亲在很长时间只让他做基础工作或更像是打杂工作,选瓷矿、粉碎、淘洗、练泥、揉泥等,最高程度也就到拉坯,还兼做些青白瓷器坯,从不让学习建盏调釉和烧制。

父亲只说道,建盏后道很难,你还需打好基础!

看到父亲烧盏起早贪黑或是日夜颠倒,看窑时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完美出品时的欣喜若狂,对比着次品时的默然落寞,这些辛苦和得失似乎自已也可以接受和承受。或是年少青狂或是稚气未脱,多年跟随父亲打下手,黄文勇自识吃苦耐劳的能力已然超过自已的年纪了,可以承受更多和更进一步。

有时父子对这事有过交流,父亲还是意见不变,多练练打打基础,其它并没刻意解释什么。黄文勇偶有情绪,但更多时候如父亲要求般,弄料、拉坯、修坯……配合着青白瓷的制坯和烧制。带着对父亲执意的不解,黄文勇过着几年略显枯燥的“打基础”生涯。

 

直至今天烧盏有所成就时回想,黄文勇才理解,父亲说的“难”并不是技艺上的难,不是自已看到父亲制盏所操劳的“难”,而是心理上的“难”,是建盏变幻莫测般的属性下,需要一颗平静、隐忍、谦卑、细腻的心去应对。

年轻的热情和兴趣是很容易学会东西,也能遵从前辈的工艺,按部就班烧出某种釉色的盏来。但随着热情散去,更多制坯、盯窑的枯燥会占据制盏的生活,每一种釉色的烧制都需要无数次的尝试、失败和总结,建盏带来的历练,带来的心智上的“难”,年纪不到也许很难体会。黄文勇不确定自已早年能否注意到或是突破出来,但他理解了父亲想要塑炼出他一个更强大,更抗压的内心。

黄文勇谈及学习技艺另一个重要人生节点是前往景德镇学习。跟随父亲制作青白瓷和建盏基础后,父亲又安排他去景德镇看看,对于这个要求,黄文勇是非常欣喜的,出于对陶瓷的热爱,能够到“瓷都”去学习是每个陶艺人为之兴奋的事!

景德镇可以称得上是陶艺人的“圣地”,这里有许多知名的工艺大师,也汇集了全国各地优秀的陶艺人,前来交流学习。景德镇给黄文勇带来的是对陶瓷更系统化理解,在这几年里游离于各种瓷类,青花瓷、玲珑瓷、粉彩瓷、色釉瓷学了一个遍,理解吸收着每道工序精妙,黄文勇的陶艺技能精进神速,烧制的青花和青瓷作品,在市场中也小有成绩。

景德镇的学艺,除了让黄文勇陶艺技能有质的提升外,心灵的磨砺的收获也不少。这座千年古都里积淀着浑厚的陶瓷文化、人文历史,让每个来之的人为之倾倒,在这浑厚中感受自已的渺小和对陶瓷的谦逊。

聊及几年景德镇学习的收获,黄文勇说最大的是三个点,对器型的精琢、对釉色的理解、对温度的感知。对于陶瓷,器型如筋骨,从父亲教授下的基础拉坯,到景德镇各器型的塑造,把坨坨泥巴捏造为件件造型精美的瓷器胎体。这一道化腐朽为神奇的技艺,融合了对各朝各代器物工艺、风格、美学、历史、人文及功能化的理解,是将对瓷器的理解通过双手还原出来。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