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盏文化

柴窑,要传承和复兴?

建盏名家作品赏析 · 交流
欢迎关注公众号:建盏仙子
咨询 · 购买正宗建阳精选建盏
请添加个人微信:zah14759988888
-随身携带建盏主人杯,只是一种生活态度!

 品质 VS 价值

  ◆ 从业者说:

当下,柴窑与电、气窑生产出的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如何?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举例,在陶茶居,同样规格、形制和大小的茶罐,品相完美的柴窑作品在价格上要比气窑作品高出一倍。“在我看来,做柴烧不该‘刻意’而应是十分‘克制’的,那种火中求宝的体验是只有在攒够了心血后才能够去做的,现在的市场确实存在一定的乱象,但我认为,我们为大家所呈现的非遗作品应该具有真正的品质。”

  ◇ 专家视点:

  陈岸瑛(清华美院艺术史论系主任):

现在这个时代的创新并不一定体现在使用什么新的设备,无论是从保护传统文化的意义上看还是文化产业的视角上看,恢复一些传统的技艺有些时候它所承载的文化和经济价值会更高。但恢复不意味着复古,而是要将其转化成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因此,我们所说的创新其实就是选择一种模式来实现这样的转化。

以刺绣为例,就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作品而言,手工刺绣的精湛工艺是机绣所无法企及的,而从另一个维度上看,新疆哈密绣娘的刺绣有时在精细度上也许还不如机绣,然而哈密绣娘刺绣本身的文化价值却是机绣所无法取代的。

装窑,就是将装有器坯的匣钵送入窑内。这一工序看似简单,却是柴窑烧制技艺中很关键的环节。装窑好坏,直接关系到窑内作品烧制的成败,一般窑师若无十几二十年烧窑经验,是码不好窑的。

传统工艺 VS 环境保护

  ◆ 从业者说:

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的工坊——陶茶居田记窑多年来一直坚持柴窑。他们每年会烧七八窑柴烧,不计破损,每窑大概能产出100多件作品,烧窑的成本每年为几十万元。谈起柴窑和电窑的区别,田静打了个比喻:“简单地说就是砍柴烧火煮饭与电饭锅煮饭的区别,一个成败就在天、人和一把火,而另一个更快捷和可控。即使用同样的米,二者烧出来的味道也是截然不同的,柴烧对于个人的技术能力和经验要求都是极高的。”她很确定,“泥与火的艺术才是陶的生命历程,当前很多陶瓷类的项目都是以烧制技艺来评选和命名非遗的,因此作为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基地应该坚持传统的柴窑烧制。”

在龙泉青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徐朝兴看来:“从技艺保护的角度出发,保留几条龙窑,以技艺展示为目的每年烧一次是可以的。但无论从保护森林自然资源抑或是环保的角度考虑,都不应该再提倡烧柴窑,毕竟时代不同了,保护传统工艺也需要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孙建兴也认同这一观点:“我的作品大多数属于日用品,没有必要付出那么大的代价选择以前的生产方式来制造。”孙建兴更倾向于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便使电窑烧制的作品达到类似效果。

钧瓷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任星航多年来也一直潜心研究窑炉技术的改进。与孙建兴有所不同,任星航将功夫更多地花在了研制节能环保柴窑窑炉上。“通过对窑炉的改造,原先需要5吨木材才能完成的产量,如今仅需要半吨;过去需要连续烧制40个小时,现在仅需10个小时,实现了节能和高效。”任星航说。

  ◇ 专家视点:

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生产技术在向前推进,面对资源匮乏和环境保护的问题,如今再大规模地烧柴窑已经不现实了。当然,从作品效果上看,柴烧烧造所产生的变化更多,在强调历史感方面也是别的窑炉没法达到的,但柴窑也并不完全是非遗项目的全部,因此,有条件的地区从保存历史记忆的角度出发,保留1条到2条柴窑、有限制地使用也是可以的。此外,柴窑烧制技艺的展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有利于旅游开发。

南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

柴窑,要不要烧?

陶瓷是泥与火的艺术,借助陶工的智慧和双手使其成了联结自然与人类生活的产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取土炼泥、火中求宝的技艺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其中最为突出的表现之一,便是窑炉和烧成工艺一直跟随着历史前进的脚步不断发生变化。

从松柴到煤炭,再到液化气、天然气,新型燃料的使用为窑炉结构和烧成制度的革新提供了更多可能。如今,绝大多数的手工陶瓷从业者已经从过去投柴观火、不眠不休地守候在柴窑旁的辛劳中解脱出来,转而选择可以严格控制烧成时间、温度并且保障成品率的气窑。

根据记者的采访统计,在江西景德镇上千个窑口中,只有20余个柴窑,所占比率不超过2%;而在河南的钧瓷、汝瓷产区,河北的定瓷产区,浙江的龙泉青瓷、越窑青瓷、婺州窑陶瓷产区,福建的建窑建盏产区,云南的建水紫陶产区,这一比率更低,有些地区仅有零星的三两家在做柴烧,而有些地方的柴窑已经不再工作甚至彻底消失了。

宋代建窑所烧的曜变天目

规格、形制相同的两件小茶罐同出自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田静之手,只是分别使用柴窑和电窑烧制作品的风格和韵味却明显不同。上图为柴窑作品,下图为电窑作品。

非遗保护 VS 产业发展

  ◆ 从业者说:

对于还原和恢复传统的烧制手段,钧瓷烧制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刘红生认为复烧柴窑很有必要。“窑为瓷之母。对于钧瓷而言这一表现尤为突出,因为钧瓷是靠窑变来表达的一种艺术形式,这其中,窑炉结构及烧成制度对窑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刘红生说,在柴窑的烧制气氛中,钾、钠和钙等元素可以使得釉水的流动更加动感,烧出的作品古朴含蓄,表现出宋代的审美。在煤窑的烧制气氛下,氧化钙更多地与釉水结合,作品可以呈现出刚烈的气魄。使用电窑,因为其烧成时间短,所以作品的风格也更加清新亮丽;炉内没有微量元素,所以烧制的作品釉色更亮。因此,从复原和研究传统技艺发展脉络的角度来说,“知古”有着特殊的意义。

  ◇ 专家视点:

刘润福(清华美院陶瓷艺术设计系副教授):“柴烧热”的出现是经济和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自我需求。当工业化的量产满足了大众物质需求后,人们会产生对于情感表达和艺术多样性的文化需求,也正是精神需求带动了“柴烧热”的发展。对于当下的柴窑烧制而言,受成本环保等各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功能价值相比它更大意义表现在文化价值上。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学术界对于传统柴窑烧制技艺的研究大都集中在文博体系的“修复”或产区匠人的技艺恢复层面,具体到窑炉的构造和实际的操作,当前的现状还是以传承人师承的操作习惯、经验技巧、感性认知层面为主。而对于复原窑炉技艺来说,对于不同的陶瓷项目,其技艺发展的盛衰起落也各不相同,如果我们简单地将传统工艺复原到前一个时代的水平其实意义不大。我们应该研究复原的是这项工艺发展到历史最高峰的那个时期,当时的窑炉结构、烧成工艺、审美风格是什么状态。

窑炉的发展演变

我国的陶器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早期。随着陶瓷生产的需要,一代代优秀的陶瓷工匠根据烧造经验不断总结、完善、改进,使得窑炉技术不断发展演进。不同地域及产区更是根据当地地理、气候、原材料和烧成工艺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窑炉特色和风格。

(0)

本文由 建盏仙子官网 作者:名匠建盏 发表,转载请注明来源!

热评文章

发表回复